四年前看完「流浪地球」的時候,我發了一條朋友圈,寫的是:中國科幻,成了!

...

當時的我天真的以為未來中國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的科幻大作~

結果沒想到四年過去了,真正拿得出手的還是隻有《流浪地球》系列和作為一匹黑馬殺入場的劇版《三體》。

...
好消息:中國科幻有越來越多的優質作品 壞消息:中國科幻能打的還是隻有大劉

《三體》的事情先放到一邊,今天還是先來寫寫「流浪地球」的叨叨叨~

「壹|中式科幻特有的浪漫」

其實标題用的并不準确,應該說是大劉式科幻特有的浪漫才更貼切一些。

大劉的作品其實大多都是很大氣很超脫的,他的作品每一次讀起來都讓我覺得他好像是自己宇宙的上帝,以全知全能的視角觀察着人類的行迹,但他的作品同樣是植根于現實的,所以雖然大劉的想象天馬行空,可作品讀起來卻從來不會讓人感覺虛妄,而是有一種踏實感。每一次重讀大劉的作品,我都會有或多或少新的感悟與思考,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重讀,都能感知到新的觀點新的認知。

《流浪地球》小說篇幅不長,但2w多字的小說卻貢獻了一個龐大的有無限創作可能的世界觀。小說就是典型的大劉式浪漫,「帶着家園流浪藍天」是區分于美式科幻的所在,中國人在遇見危機時從來都不會将放棄自己的家園作為首要選擇,我們會拼盡全力守護住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會盡自己所能捍衛自己的家園。「力與我們同在」,我們的「力」來自于我們腳下的沃土。我們是開天辟地的盤古,大地給予我們劈鴻蒙,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勇氣,我們是希臘神話中的安泰,隻要不脫離土地,我們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偉力。在《三體》中表現為人類甯可玉石俱焚也要反對逃亡宇宙,在《超新星紀元》中表現為孩子中國領導人面對“交換國土”時的深思熟慮,在《鄉村教師》中表現為孩子們與老師之間的薪火相傳,在《流浪地球》中則表現為我們傾盡所有建造「上帝的噴燈」行星發動機,隻為能讓最多的人活下來,讓地球能夠與我們一起活下來。

...
“上帝的噴燈”行星發動機

電影版《流浪地球》對此做了更為詳細的闡述,是第一部中在行星發動機過載停轉時「不計後果,不計代價」而義無反顧開展飽和式救援的無數運載小隊;是面對幾乎已經湮滅所有希望時拼盡全力披荊斬棘地想出點燃木星,在每一個平凡的身影的努力下一同拯救地球的熱忱;是第二部中提出「移山計劃」,面對不公平時說出「危難當前,唯有責任」的以周喆直老師為代表的中國外交官,是面對月球危機時選擇無條件開放地下城讓所有境内公民進入地下城的中國政府,是面臨月球無法引爆的困境時自願出列引爆核彈犧牲自己炸毀月球的五十歲老航天人。在中式科幻中,貫穿始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展現的是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每個人都是延續人類文明的英雄,不同于美式科幻更強調個人的力量,強調個人英雄主義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所蘊含的思想是具有社會曆史性的,人民群衆創造了曆史,人民群衆是社會曆史的主體。

...
卻道海棠依舊「貳|愛是穿越一切的力量」

「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必将銘刻于星空之下」,「這一漫長而恢宏的宇宙移民計劃,史稱“流浪地球”計劃」,「無論流浪地球計劃最終将人類曆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這許許多多的台詞不僅是寫給《流浪地球》的,也是寫給所有主創者的,回想四年前,第一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幾乎沒有人看好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人相信中國人能拍好科幻片,「太空戰狼」「圈快錢」之類的噓聲不絕于耳,我自己當年也在質疑,一個以前拍青春校園片的導演為什麼要來糟蹋本來就岌岌可危的中國科幻的名聲?

...
這種打臉請越多越好!!

看《流浪地球》電影制作手記時,我了解到郭帆導演的科幻電影夢,「你們一定得學會看字幕,因為十年後你們的電影院中将有很多很多的中國電影」郭導在美國派拉蒙訪問交流時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再接着就是接受中影邀請改編「流浪地球」IP,用五年時間連拖帶拽地磨砺第一部《流浪地球》的故事了。

...
大劉老師與郭·賽博魅魔·科幻妲己·化緣大師·空手套戰狼·中國電影工業之父(既定)·帆導演的合影

剛開始的主創團隊可真的隻是一個簡陋的草台班子,郭導傾盡所有,忽悠來了自己北漂時期的好友龔格爾,連哄帶騙地湊齊了最初的主創。資金不夠,龔格爾連帶配音做群演地“養家糊口”;沒錢買設備,攝影師自己買了設備租給劇組來用;湊不齊拍攝用的宇航服,跑去隔壁片場借甯浩導演《瘋狂的外星人》的(補一嘴《瘋狂的外星人》改編自大劉的《鄉村教師》)......

這支團隊所遭遇到的困難實在太多太多,投資方中途的撤資一度差點讓項目直接夭折,原定主角的跑路讓項目進度一度受阻,整個劇組最窮的時候差點把主演的道具拿出來賣了衆籌還錢,最窘迫的時候差點直接砍掉「領航員空間站」這條故事線。

但「劉培強」吳京的加入給了這支團隊完成的動力,給了這部電影活下去的希望。

吳京或許并不完美,我也嘲諷過他「愛國營銷」有些過火,嘲笑過他代言着中興卻用着「冷鋒藍」iPhone,但他的确真心實意的在支持着中國的電影行業。

...

得知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的項目可能走不到最後時,走投無路的郭導找到了吳京,并用一頓酒完成了“空手套戰狼”的壯舉。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當年做《戰狼》時候的影子,為了一個夢想不惜傾家蕩産。郭帆是非常瘋狂和執拗的,是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吳京老師這樣感慨道。

說起“空手套戰狼”的往事,吳京直呼被騙了。”剛開始說的是來客串幾天,串着串着變成了特别出演,再接着變成了零片酬打白工,最後還莫名其妙投了六千萬進去。”話雖這麼說,但吳京的臉上卻滿是笑意,是對中國新生代電影人的認可與共鳴。

...
“郭京千帆” 大劉:我™就是個意外

“活下來,别賠錢,隻要它能活下來,就能拍第二部,第三部,隻要它能活下來,就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有信心繼續投資中國的科幻電影,也隻有活下來,可以繼續拍科幻片,我們才有機會繼續實踐和完善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流程。這個意義遠遠大于科幻電影本身,往大一點說,這關乎着中國電影的未來走向。”郭帆導演拍的是《流浪地球》,想的是中國電影工業的未來。

就這樣在拼拼湊湊縫縫補補的「草台班子」的努力下,第一部《流浪地球》橫空出世,震驚世人。

...
時間會獎勵勇往直前的我們

而主創團隊并未止步于此。

“前一部的時候成不成還不知道,怎麼會給第二部留後路?都往“死”裡寫。結果第二部就尴尬了。《流浪地球2》開始創作的時候我們在黑闆上列了很多個方向:前傳,後傳,中間,換個星球再炸...”郭帆導演談及第二部的創作曆程,無奈地笑道。

最終的創作結果也不負衆望,以前傳面貌呈現的《流浪地球2》以更完善的世界觀,更宏大的背景,更經得起推敲的故事,更亮眼的細節回饋了科幻迷的期待。

「張鵬與劉培強」「周喆直與郝曉晞」「馬兆與圖恒宇」三條以師徒傳承為基底的主線并行發展,共同撐起了《流浪地球2》的叙事。

...

《流浪地球2》的叙事有利有弊,多線并行的叙事讓故事是内涵與細節更加豐富的同時也讓劇情在被迫剪掉80分鐘後略顯倉儲(催促郭導趕緊放出導演剪輯版),龐大的信息量讓科幻迷們可以樂此不疲地參與互動的同時也讓觀影有了一定的門檻,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且靜下來好好觀看,與同期上映的某部隻花了幾個月就拍出來的充斥着敷衍與擦邊球,忽視劇本的打磨而着重利用流量效應的所謂懸疑喜劇片比起來并不是特别契合春節全家歡的輕松基調。但瑕不掩瑜,雖然《流浪地球2》的票房并未能戰勝550W幫助下掌握數字生命技術請秦桧陰兵助陣的競品,但從整體的風評而言,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流浪地球2》的主創團隊,并沒有因為第一部的成功,就驕傲自滿,他們很清楚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做很多改進和提到,沒有迷失在一片的贊譽之中,潛心雕龍的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驚喜,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流浪地球3》同樣能夠不負期待,甚至超越期待。

「叁|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确實是一種奢求」

如果說《流浪地球2》的競品是一幫人想着怎麼樣通過一個項目掙一波快錢的話,那麼《流浪地球2》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想着怎麼樣共同打造一個舉世矚目的項目。

...
圖源: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

雖然《流浪地球2》本質上還是商業電影,但它在中國電影發展之路上的裡程碑意義遠大于它在票房上所取得的成就。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國觀衆品味的不斷提高,觀影需求的多元化。

流浪地球2對外宣發時所說的6億成本其實是有很大「水分」的,它并沒有把徐工,中核,中科院等無償參與項目的幫助計算在内,如果算上這筆賬,我覺得實際成本可能要突破10億人民币。

...
化緣正宗在鍋翻

「忽悠」來了中科院的大佬們幫忙架構世界觀,完善科學細節,「忽悠」來了徐工無償提供機械設備,甚至連徐工的老司機們都莫名其妙變成了「演員」,「忽悠」來了中核自發為電影站場科普,「忽悠」來了大疆,漫步者等一衆公司無償為電影提供定制道具,「忽悠」來影帝劉德華作為特别出演飾演圖恒宇這一角色,甚至連「主」(即大劉書迷對大劉老師的昵稱)來了片場探班都得随二十萬份子錢助助興......

大家為什麼都能心甘情願地被郭導「化緣」?

...
“小破球”在大家的努力下越來越大

因為這家夥是真能處啊!你給他多少投資,他就能給你多少甚至遠超預估的回報。經濟效益放在其次,社會效益簡直爆表。《流浪地球2》的拍攝過程中甚至拖來了一群北影的學生,記錄試錯過程,就為了為中國電影工業道路積累經驗,盡力推動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詳實地将電影的制作過程寫成兩部電影制作手記,公開讓中國電影人借鑒與參考;拍攝中保證即使是群演也能坐着吃上熱乎乎的飯菜,片尾字幕甚至連「廚師長」「木工」這樣的平凡的工作者也能出現在制作名單上。「流浪地球」的制作團隊是富有人文關懷的,是一群一腔熱血無知無畏的少年,也許正是這份樸素而真誠的努力,才打動了無數投資方吧?

「流浪地球」也并未像某些電影一樣為了熱度而忽視自身質量的打磨,去請所謂的流量明星來吃粉絲經濟的紅利。第一部中的領銜主演是略顯生澀的屈楚蕭與趙今麥,在實力派李光潔和吳孟達的對照下顯得有點尴尬,但整天都表演功底也還是比隻會念「1.2.3.4」的大部分内娛明星好的多,兩位主演也并未停止磨砺自己的演技,在他們之後的作品中可以見到肉眼可見的進步。

第二部中的朱顔曼滋和王智等人都是相對而言居于二線三線的演員,但她們出色的演繹同樣證明了實力派是遠比流量更受歡迎的。

...

補充一點,王智老師其實在第一部中就已經出現(就是開場躺在棺材闆裡的那個),在第一部火出圈的前提下,主創團隊完全可以找更亮眼的演員來飾演這個角色,反正第一部就隻有一個側面鏡頭誰會在意嘛。可主創最終還是選擇了讓王智老師回歸飾演「韓朵朵」(注:趙今麥飾演的韓朵朵是姥爺韓子昂用自己女兒的名字為在大救援中救起的女孩命名的,并不是同一個人)

...
第一部中的王智老師

還有為第一二部電影貢獻原創配樂的阿鲲老師,中國風與蘇聯重工業風格相結合的,賽博朋克與中國古風浪漫相糅合的原聲大碟恰到好處地與電影一同締造了富有中國浪漫的太空宏偉史詩。大氣磅礴,深邃震撼。

...
亮點自尋.jpg

再夾帶一點私貨,強!烈!推!薦!各位去聽一下唐恬老師作詞,錢雷老師作曲,周深演唱的《流浪地球2》定義主題曲《人是__》,這首歌真的很有宇宙的缥缈感,人類渺小而偉大的倔強,在絕境中不屈而又堅韌的信念感。

...
「肆|讓死亡觊觎我,讓恐懼親吻我」

最後對球3做一個簡單的展望吧。

《流浪地球2》中其實埋下了許多伏筆,如貫穿始終的MOSS,馬兆遺書上意味深長的♾️,雖然在公映版上沒有鏡頭但實際上卻一直作為暗線存在的神秘組織諾恩斯,杜勒斯互聯網重啟叛軍大戰,東京互聯網重啟海怪遭遇戰.,周喆直在MOSS閃回中如執劍人一般的笑容,光頭圖恒宇的畫面.....每一個單拎出來都能讓人大展想象。

第三部應該是要講太陽氦閃危機了吧,原著中最後五千名地球派凍死在南極平原上的畫面已經在這一部中埋下了伏筆,最後啟動的「隔離計劃」也暗示着第三部也許會講人類與AI在太陽危機中的博弈,特别是在ChatGPT大火之後,我們更有理由期待第三部會帶來什麼樣的精彩演出了。

還有什麼想說的,就是郭帆老師以後做周邊能不能請更專業一點的合作方?成都小作坊的制作水平和無賴嘴臉簡直令人發指啊~

...
連Wandering都能拼成Wardering,賽凡你是真滴

帷幕徐啟,宏圖将展,我們期待着中國電影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期待着中國科幻不隻有劉慈欣,我們盼望着中國科幻有一天能夠變成現實。

...

惟願此行,終抵群星。

...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轉載自作者公衆号:文軒的妙妙屋,歡迎各位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