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絲萬緒,但又不知道寫什麼。。。
工作熟練,但得不到同工同酬 ;成績優異,但邁入不學校;家庭富裕,也上不了桌;未婚夫帥氣,但他不會讓你工作;有愛情,随之而來的是家暴……
一直壓抑着,我和電影裡的每個女人感同身受。女兒對母親的怒其不争,男方上門時的難堪窘迫;母親的無奈忍受,逃,逃去哪?;貴婦談論不了政治,去給二十塊錢;家暴成了習慣,她的缺點是頂嘴……
我屬于我,隻有抽煙的那十分鐘。我不再是丈夫的妻子、兒子的母親、公公的兒媳、父親的女兒、弟弟的姐姐,我隻是“我”。陽光和煦,天氣清明,露冷風高,吐掉煙絲,讓它帶走煩惱。

相較于别人,閨蜜是幸福的,富人是幸福的,至少感覺;可“她們”是痛苦的,制度的吃人并不因個體選擇、貧富差距而清除,隻是舒緩了。
所以,前半段喪氣又期待Delia會不會和Nino離開,那是“娜拉出走”的叙事,她走,但逃不走,因為Nino仍是個男人,他的善意隻是懷念青春消逝。好奇又鄙夷不會是美國人的幫助吧,幸好不是讓人無語的機械降神、天外拯救。既開心又低落地看着Marcella訂婚,未婚夫看着很好,但他仍重複着男人的壓迫,理解Marcella的淚,但從父親到丈夫隻不過從虎豹到豺狼。
當Marcella把選票遞給Delia的時候,真的忍不住淚奔。一次次憤懑不解變成母女的眼神相彙,一次次編織歌舞變成塗上擦掉的口紅,一次次緘默接受變成了學費。“Delia”說不出什麼金句教條,沒有走出菜場外的大道,她們像株小小的野花,看着柔弱但堅韌不倒,一眨眼,漫山遍野的花海擰碎岩石、鋪滿整座高山。
救贖絕不可能是另一個男人,絕對不會是省略号式的“未來”展望,絕對不是權力施舍的承諾。很開心Delia握緊的不是情書,不是車票,不是美國大兵。
她不會走,她沒有走出屏幕外隻留下一個未完待續讓觀衆向空白眺望,而是留下、參與、反抗,她們是沉默的力量,是一股股細小的涓流彙聚成暗藏洶湧波濤的大海。
也許這隻是一次形式上的變化,但那又如何?還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