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論,如下:

我其實挺理解久部被很多人讨厭的,因為算上所長,哪怕算上坂本,他的确是團隊裡面能力最低的那個人,而且一直拍照洩密,大部分時間都不能完全算是主角陣營裡的,加上最後他肉毒杆菌無意洩密的事情,差一點導緻兇手不能伏法,這更是讓人讨厭的行為了。

但是我其實很喜歡這個人物身上的成長與轉變,而且他在劇中的正向貢獻其實很多的,當然不可能比三澄、中堂、東海林多,但是比起一些非重要人物,是要多得多的。

他這個角色,從一開始就是報社那邊派過來的,換言之,說嚴重點,他一上來其實都算是反面人物,就是很讓人讨厭的,就是過來挖情報的,說過分點就是内奸。

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父親,對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很迷茫,一個在網上寫爛文(原話)的大學生,被報社社長挖過來,為了套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就是這樣的一個年輕人啊,還沒有畢業,沒有正式工作過。第一集看出來,他那時根本就沒有對法醫的正确認知,甚至一些醫學的知識也不甚了解。

第五集報社社長對他講“你還記得自己的本職工作嗎?”“我可是每個月給你發工資的”。那是他在向社長說明果步不是自殺的時候。

從報社社長的角度來講,久部就是要用情報換錢的工具,也就是說至少到第五集為止,給出明顯信息,久部一直是拿着報社這邊的錢的,所以在他剛開始的認知裡面,UDI隻是一份兼職,我是拿了報社的錢來這兒偷情報的。

換言之,他無論是從意願層面上來講,還是從能力層面上來講,基本上不可能做出什麼非常有價值的貢獻,但是久部在第一集的時候,其實已經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下文詳述)

第五集末,全部劇情進行過半,才出現了明顯鏡頭,明确展現久部拒絕報社這邊給他的錢,注意這裡還隻是拒絕獎金,不一定是拒絕工資,他直到第七集末,也就是隻剩最後主線故事了,才正式從報社辭職。

拍照洩密這些行為的确非常令人讨厭,但是就是一個大學生拿錢辦事的行為邏輯,從第五集末開始拒絕獎金,第七集末從報社辭職,他和報社脫離的過程,也是他和UDI更加緊密的過程,也是他認識到法醫的重要性的過程,也是他逐漸擺脫迷茫,找到人生目标的過程。

也就是說這個人物是成長的,如果用正面人物的期待來看,他拍照洩密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但是如果從一個人的成長上來看,一個從歧路走上正途的年輕人,是可以給我們更多力量的。

接下來講他的一些閃光點,詳述一下上面提到過的久部的第一集的關鍵貢獻,那就是他向三澄提供了餅幹是出差帶回來且死者沒有出軌這兩個關鍵信息。

一個還以為Mars隻是火星的醫學生,一個隻是來案發現場協助調查卻問死者女友不在場證明的愣頭青,他根本考慮不到這會向死者女友洩露信息,他根本考慮不到他的職責範圍是在哪裡。但正是這個好奇死者流言的、問了很多不該問的、做了很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的愣頭青,帶回來了死者沒有出軌以及去沙特出差的信息,死者沒有出軌就直接取消了嫌疑人也就是死者女友的殺人動機,而沙特這個信息多重要,不必展開了。

在他帶回來信息之前,主角團是什麼狀态,對事情真相的調查進展到哪步?餅幹檢查出沒有毒之後,所長認為是普通猝死加巧合,已經部署他們整理東西交給家屬,三澄和東海林還在想死者女友這個醫學天才是不是真的制造出了無名之毒?中堂在Mars出來之前參與度不高,更别提坂本了。我們的女主“走投無路”向中堂求助,結果隻能“百度”,她看了一眼電腦的結果就知道要花大量時間,久部回來之後女主還叫他“警官”,雖然是調侃,但是這裡也能展現出來女主認為久部不該做警察做的事情,才會調侃他“警官”。但是他帶回來的關鍵信息,在真相調查停滞的情況下,有效推動了事情的進展。當然你可以認為這個信息如果警方調查出來更好,沒有久部也行,但是警方何時才會把這個信息和三澄相對接,什麼時候才會注意到Mars那就不一定了。


(順帶一提,這也是我認為這部劇寫得好的地方之一,久部的不成熟反而推進了實質性進展,就好像在生活中的一個人,你看不慣他的行為,但是到後來你發現他的行為促成了你想要的結果,當然我的延伸可能有點偏離劇情,但是的确讓我想到了——有的時候,你讨厭的可能就是會産生好的結果,正義的對面不是邪惡,是别的正義,這種複雜性其實是有點深的。)


拉回來劇情,說他的貢獻,第四集,想要确定死者的死因非常重要,在調查到30天之前死者可能出過事故之後,查事故地點就非常重要,包括警方在内,三澄和東海林對于如何找出事故地點都一籌莫展的情況下,提出摩托車上擦痕的,是久部。


還有很多小的,比如他在找井蓋那件事情上弄的地圖,他對于那個金魚球的建模再現,另外小的就不說了,最後再說一個我認為他貢獻最大的地方之一,就是他成功阻止了中堂殺人。

他最後用自己試乙二醇的行為,是促使中堂交出解毒劑的關鍵。中堂去找宍戶之前是給了木林收屍的地點的,所以我認為中堂一開始就是想要殺了宍戶的,他為了給女友報仇是可以做到殺人的,這點在第五集就已經展現,應該沒有什麼質疑。拿了球,宍戶喝了藥,中堂沒有想到球會被宍戶毀掉,試想一下,找了八年的兇手,現在終于浮現,近在眼前卻無法使其認罪,眼前的這個記者,一直知道真兇卻閉口不言,還把這件事拿來賺錢,而且在我面前毀掉了最後一個證據,以中堂的性格,會給他解毒劑嗎?

如果沒有女主和久部出現,我認為中堂不會給宍戶注射解毒劑,至于他随身帶着解毒劑,我認為這隻是反映出他的周密,要知道木林都準備去收屍了之後才被女主電話打斷的。

所以最後久部試乙二醇的行為,甚至可以看作是他這個人物的最大貢獻之一,我反複又看了幾遍,在他試之前,中堂是沒有被女主說動的,他試了之後,中堂明顯有一個驚訝的回身,之後就是幾個人物尤其是中堂的特寫,中堂的掙紮猶豫歎氣,然後右嘴角的幾個無奈輕笑,把解毒劑給了三橙,如果沒有久部這個行為,宍戶一挂,中堂真成了殺人的人了,這是最令女主絕望的事情。

(順便一提自己試這樣的毒,其實是很沖動的行為,但也符合年輕人身上的一股向上的莽勁兒,這也是這劇寫得好的細節。)

所以,綜合來看,久部肯定沒有正面人物比如說三澄、中堂的能力強,也一定沒有這些人物的貢獻大,這是肯定的。

但是他這個人物身上反映出來的轉變與成長,是這部劇塑造出來的這個人物的意義所在,我想這也就是三澄聽到弟弟說有個對法醫感興趣的孩子想來見她時,她所展現出來的燦爛笑容背後的意義,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成為法醫學者,而久部已經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認為,久部全部的貢獻以及他的轉變,這是他的閃光點,他完全值得大家最後的原諒和接納。中堂、三澄、東海林等等,一開始都是對法醫這個行業有深刻體悟的人,而一個原本認識不到這個行業意義的人,通過這些經曆,成長為了一個希望能挺起胸膛說出“法醫為未來”的人,這個人物的成長弧光,更讓人覺得,哪怕你現在在迷茫,甚至你有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但是我們都值得繼續追問自己的内心,做出正确的判斷,繼續把事情做好,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