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在這個世界失語了

傳說倉颉首創文字,将混沌模糊的人間化作可被記錄、理解和傳播的符号系統。自他始,人類左腳步入文明,右腳也踏入新的困局——“倉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天雨粟”:文字帶來的豐饒。

“鬼夜哭”:文字生來就給人類埋下詛咒。賦予我們的能力,最終可能異化并反噬我們。

人們開始依賴于文字符号來認識世界,而非直接的體驗。同時,謊言、欺騙、虛飾、教條也随之而來,“貼标簽”“扣帽子”,非黑即白的二元叙事盛行,溫和的溝通淹沒在呐喊的聲量中。

倉颉創造了溝通的工具,但這個工具本身又是新的誤解和隔閡的起點。我們都被困在語言的牢籠裡,試圖用不完美的符号去表達完美的本意。

(以下内容含劇透)

初見倉颉像,導演用鏡頭語言和大面積綠色光、恐怖的音效人為打造了一種驚悚感,四個眼睛的神好像如此詭異。倉颉本身象征溝通與表達;“四目”是超越人類局限的、更加全面和立體的認知方式。對比讓主角們的蒙昧和溝通缺陷無處遁形。

令人戰栗的崇高感讓倉颉不再是庇佑人們的神明,更像是冷酷的造物主。靜默地凝視着由他開啟的、充滿喧嘩與騷動,無法擺脫誤解與悲劇的人類命運。

馬飛賭氣,認領下壞孩子的标簽,裝成混混流氓的樣子卻沒壞個徹底。前期看似(實則很容易能看出來是裝的)鎮定自若,做出混蛋事。他武裝自己,逃避真實。最後跟二姐一門之隔的歇斯底裡,“馬飛你告訴我你是那人嗎?” “從那個地方回來我就已經是了!!”,這句夾着哭腔的喊聲才是他真正不夾帶僞裝的表達。很可惜的是,親情面前無法冷靜,能讓馬飛說這句出來對他已經很超過了。

命運沒有溫柔地引導他開口,給了他一個極緻殘忍的結局。孩子真傻了,真成孩子了。他的表達将更不被重視,他也更無法表達。沒來得及把自己的愛和恨正面地向正确的對象(死去的爸爸、二姐)表達出來,逼到絕境才喊出那麼一句。在這方面,他像剛學說話的人,咿咿呀呀模仿音節。沒等他學會為自己開口就再也說不了了,這比活割了馬飛舌頭還要殘忍。

請我們都正視失語這件事帶來的痛苦。

被冤枉進少管所,馬飛一直介懷“沒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現在好了,從此以後你的餘生全是童年。命運以一種最極端、最不可逆的方式滿足他的願望。這種扭曲的補償太殘忍,說不清是神明顯靈還是造物主詛咒。像七宗罪裡把暴食的人活活撐死,童年痛苦的孩子永遠留在“美好的”童年。沒學會表達的人被永遠捂住了嘴。就像那個雨天,他第一次拜佛,恍惚間看到吊在空中的穿着緊身牛仔褲和小皮鞋的自己。

馬飛喪失行為能力,傻了後說的“我全都懂”,又有誰會當回事呢。

你複雜,你豐滿,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的好,你的壞,你被虧欠的,你虧欠别人的,都不重要了,因為你死在那個雨天,沒有未來。

我們被定義。

我們自毀地驗證這個定義,我們轉身定義他人。

命運以另一種方式補償我們,并徹底将我們靜音。

我們在這個世界失語了。

02 目蒙目蒙

《脫缰者也》讓愛與恨無法純粹地分立,你憐憫角色的悲苦也知道他們多少有些咎由自取。好像沒人是絕對的惡人,也沒人完全的好。無法簡單地選擇“包容”或“指責”,你的情緒堵在胸口無處發洩,就像生活本身。矇矇就是這樣,流血流淚,開着車大叫地撞向馬飛,最後也沒有選擇離開傷害她的人。用“戀愛腦”定義她太過粗暴,也太冷漠。

倉颉四目她一目,看不清馬飛的無能也做不出決絕離開的選擇。在廟裡,馬飛在祈禱明天順利拿到錢而她隻祈禱馬飛能好。聽到馬飛自言自語“我的爸爸他究竟愛我嗎”,矇矇在房間裡心疼到掉眼淚。他們倆胎死腹中的孩子也象征某種傷害的代際傳承,一代一代畸形循環運轉,互愛互恨互害互毀着。

好像是她貪心的報應,奢求馬飛這樣的人能好,南牆撞爛都沒回頭。最後跟死去隻剩外殼的傻馬飛長相厮守。天天跟碑一起生活,省的去掃墓了。

說到貪心,大姐夫貪在明面上。

千禧年代斥巨資20萬買兩隻鳥,想用它們發大财。大姐抱着外甥寫滿救命的紙飛機,大姐夫捧着貴鳥的腳鍊,各有各的傷心。同床異夢,離心離德。再加上鬧離婚危難時候又團結的二姐二姐夫,還有馬飛朦朦的各種爆裂的糾纏。這幾對的各種就揉在一起多線并行地向你砸來了,生活也像這樣劈頭蓋臉。這我還說少了,還有姐弟,親子等等血親情感線,馬飛和大姐,馬飛和爸媽,外甥和二姐,外甥和馬飛,等等各種各樣排列組合的親情線。密密麻麻的情感大網,就這樣撇觀衆頭上,讓人喘不上氣。這是真實的群像戲,因為人物都立住了所以每條線都豐滿。情感濃度如此高,像一團火球,養蠱似的一大家子就這麼亂七八糟地愛來恨去。像真實的生活,真實到讓人頭暈眼花。

在其他方面:

對天津幾個大遠景的俯拍也是很有美學特色的,大塊色彩純正保平味。打光呈現,調色,對角線構圖,複古的鏡頭與千禧氛圍等都能看出用心。澡堂子那場戲的倒置是孩子慌亂中頭朝下被摟起來的視角,色彩剪輯構圖等等都很精巧。絕非沒有誠意。

叛逆地突破二元叙事,因此這部戲很難讓人看了有爽感。我勸我自己,多思辨,别失語。生活不像曹保平一樣殘忍。就算結果都那樣,我們也能用善良的底色體驗世界的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