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完《半熟戀人》第四季第一期,起因是我埋頭看論文裡寫言情劇的情感變遷,被某個老師忍無可忍把我抓起來說“不去談戀愛好歹也去看看真人互動”。
選擇看《半熟戀人》,是因為我這個年紀本能的看比我小的,有種扶額感,看比我年長的或者婚姻相關的,忍不住皺眉。“半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半熟?
第一期還是初步了解,互相加深認識的過程。在第一期下,八個人的職業短片一一亮相後,我突然就get到了以前一直沒有理解到的點“半熟”。
何為半熟?就是成熟中帶着青澀,半熟,意味着我們明白責任與擔當,同時也沒有放棄對人生的幻想。八個人,四男四女,30+的年紀,他們的人生,覆蓋了“半熟”的好幾種維度。
從鄭玮穎安于現狀的快樂,到張晨溪十餘年留學生涯的堅持,期間經曆了蘇詠豪的松弛轉型,梁田的敢于嘗試,胡允庭的“制造風浪”,到夏夢婷的“走在路上”,駱俊帆的職業迷茫……最令人驚歎的大概是任嘉碧的“破釜沉舟”跨專業。
八種人生一一亮相的那一刻,我有種目不暇接的感覺。
不過八種人生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30+的半熟女生們,她們的人生選擇與态度。
大概很多觀衆跟我一樣,看到任嘉碧的轉行故事都會肅然起敬。這個一出場斯文安靜的姑娘,居然是從文化傳媒轉行到二級市場研究金融的人,從0開始不是她身上最亮眼的标簽。
最亮眼的标簽,是當她說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從董事長到産業工人,她見到的社會發展是被誰在努力推動中。這個姑娘說起這番話的震驚,你會明白這不是浮誇的人設,是真實感的傳遞。
四個女生,其實都各有亮點,人本能會對堅持有所反應,不代表會掩蓋其她人的閃光點。任嘉碧說自己從0開始,學到現在包裡還帶着速效救心丸,說起這些的她雲淡風輕,與之對應的是其她已經紅了眼眶的姑娘。敬佩她,同時也心疼她。
如果說這一代大部分的姑娘都在勇于嘗試中,那麼鄭玮穎身上知足的快樂似乎有些明顯的“差距”。可是這種差距也被很好的照顧到那一刻,是我再次具象到“半熟戀人”中“熟”的意思。
走向成熟,是更多的包容。梁田紅着眼眶開解鄭玮穎,夏夢婷用開玩笑的方式說自己是折騰,安慰鄭玮穎。
就連男生駱俊帆也說了一段非常真實坦誠的話,講述鄭玮穎的知足有多麼可貴。
誰懂這一段的狀态帶給我的感慨,我不是說因為沉迷論文被老師拎出來看真人互動麼?這一段我就想說,這才是我覺得現在言情劇裡,應該構建的狀态,更呼應這個時代的狀态,也是扣題“半熟戀人”中“半熟”的狀态。
半熟不是熟了一半,而是走向成熟。半熟既有成熟的理智,坦然,也有不那麼成熟,被認為是“對抗平靜”,探索未知的勇氣。
半熟既有選擇改變的能力,也有選擇堅守的勇氣。
這一切都是時代早就的,經曆飛速發展的我們這代,視野更加遼闊,見識更多,才會有選擇改變的想法,并進行探索的能力。
和傳統思維不一樣,我們似乎和“安穩平靜”不沾邊,卻也明白我們為什麼不想要安穩平靜的人生,與改變到底意味着什麼。
同時我們并沒有丢棄骨子裡的包容,并且更多了幾分坦誠,坦誠的去接受選擇帶來的一切人生經曆。
“半熟戀人”的半熟,不是什麼網絡流行語,半熟是一種年齡狀态。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坦誠,也好奇這種狀态下,碰撞出的兩性關系,又有那些更多的可能呢?
來源:微博秦祎墨
我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半熟”這個詞,為什麼會興起。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現在都市生活總是快節奏的代名詞,看了《心想事成》讓我感受到生活節奏也可以慢下來,這部劇以孫想、孫心這樣的小人物為主人公,将故事設定在胡同裡、充溢着煙火氣,很真實不浮誇。都說胡同是最能體現生活氣息的地方,看着劇裡孫想、孫心騎着自行車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