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版電影,開年一版劇。雖說《基督山伯爵》是長盛不衰的IP,但改編得也太頻繁了,都懷疑是紀念唐戴斯入獄110周年要有主題主線宣傳。
法版電影,懶得提,槽點太多。我忍過了開場即大副唐格拉爾、忍過了費爾南和梅塞苔絲是貴族、忍過了唐戴斯因為救維爾福他妹被冤枉,到神父挖地道被砸死是真忍不住随即關掉了。如果一部片子除了畫面無可取處,那根本沒有長篇大論的必要。
劇版8集,首先名著的确得有這個體量——比較認可的BBC版《悲慘世界》,6集;前蘇拍的電影《戰争與和平》,将近7個小時。8集能保留過往基督山影視化過程中容易被删減掉的很多内容。
劇版也的确這樣做了——如針對幾位仇人的具體複仇過程。叙事總體詳略分布是:複仇過程十分詳細,前面的冤屈、伊夫堡内容和前往基督山的部分略趕進度,水手辛巴德的部分直接舍棄。
這也造成情緒鋪墊不足的觀感,與神父、雅各布的相識,都有匆匆了事之感。
和雅各布的相遇改成路見不平,随後盜其船前往基督山島,再修書給錢約雅各布巴黎相見。
不過雅各布啞巴侄子埃托雷(原創角色)跳舞的時候充滿風情,小細節還是很有風味的~
PS:這裡要提一下原著目前會寫進譯序的故事:前面橋段經大仲馬寫作助手奧古斯特·馬凱建議并開筆,他相助大仲馬在其創作生涯巅峰完成了《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18部小說,因為署名和報酬問題和大仲馬對簿公堂,可私底下卻不影響二人惺惺相惜的交情。相關故事有一部電影《另一個大仲馬》,但影片沒把馬凱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卻隻能當槍手的苦悶勾勒出來,甚至他的傳記片連片名都沒有自己的名字……總之,該片有機會再聊,但我是主張原著應有兩位作者的。
改編層面,和以往的影視版本一樣,幅度不小,“魔改”對于這個IP來說屬實基操了。
先是我可以理解的部分:
①強化了寬恕主題,書中在最後懲罰唐格拉爾前,伯爵已經慢慢淡化了複仇的執念;而劇中放大了伯爵對滿腔仇恨的自省,這是過往版本所忽視的,無怪乎整部劇看下來都很克制隐忍,複仇時也鮮有爽感。無可厚非吧,翻拍本來就是要尋求與當時社會觀念的契合點,不然總是複刻有啥用。
②給歐仁妮策劃出逃戲份,沒記錯的話,這是頭一回凸顯了歐仁妮和女性友人的情感和出逃過程,伯爵的相助、假婚對象的暗示,呈現得很得當,深得我心。
③結尾遣散雅各布和侄子時,雅各布的表現還挺感人,流露出平等感,是友情而非主仆情。
④唐格拉爾演員發揮最出色,那種唯利是圖、有點小心思的感覺,拿捏到位了。
再是存疑的部分:
①伯爵有點咄咄逼人,見到仇人們近乎貼臉輸出了,感覺生怕人認不出自己是唐戴斯,按邏輯早露餡八百回了。
②三個半仇人中的半個,卡德魯斯人設改變了。按新人設,他做的沒毛病啊——阻止過他人寫檢舉信、照顧伯爵父親,也無貪财之舉,兢兢業業幫伯爵複仇,伯爵和雅各布揪着老哥沒阻止成功不放,逼着他贖罪,這卡德魯斯何辜啊!
③萬萬沒想到讓海黛“黑化”了,我不反對邀請黑人演員,但這裡的海黛未免離書中大美女形象相去甚遠。
④最最不可忍的是,全書主旨是啥?最後一句給寫明了啊:等待與希望。劇集為了讓你伯爵又一次和梅塞苔絲破鏡重圓,硬生生改成“愛能治愈一切”了。
但,即使有不少存疑之處,這版已是《基督山伯爵》一衆影視化版本中,成色較好的了(僅我看過的:1988前蘇聯版、1998多國合拍版、《新基督山伯爵》以及這兩年的兩版,其他年代久遠的版本着實沒看過)。
這其中,最好的版本依然是前蘇聯版的。說起來,前蘇聯許多翻拍名著的影視作品都非常出色——比如《戰争與和平》《卡拉馬佐夫兄弟》,前者的戰争場面甚至是個人心中戰争戲最佳。
如果說那兩部是因為本國文化翻拍有優勢,那翻拍《基督山伯爵》就顯得難得了。雖然其中也有一些伯爵在東方、雅各布改成日本人打扮的中國人等奇奇怪怪的操作,但整體韻味是留存的,插叙的開頭也非常好地利用了影視化的優勢。
況且選角近乎完美:梅塞苔絲已經夠美,海黛則完美還原甚至更有妖娆感。同時,前蘇版是唯一一版讓伯爵容貌大變、唯一一版讓伯爵和阿爾貝長相相似、更是唯一一版忠實原著讓伯爵和海黛遠走高飛的。
話說回來,其實前面表述有誤,就《基督山伯爵》劇情和主旨的影響性來看,經典“翻拍版本”多得很:金庸幾部小說、《肖申克的救贖》《美國往事》《琅琊榜》……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