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了解存在主義之前,第一次接觸這部電影,我會覺得很迷惑,不知道整部影片在說明些什麼,當用存在主義去重新了解了一下,對這部電影的了解更加深入了。當未麻在鏡中與無數個自己對視時,何嘗不是現代人精神困局的倒影。這部充滿哲學思辨的動畫電影,用超現實叙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存在主義的觀察窗。
1.身份困境:存在先于本質的殘酷實踐
薩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質”,即人沒有預設的本質,而是通過自由選擇塑造自我。在影片中,被迫轉型演員的未麻,她開始迷失了自我。偶像時期的歡呼聲與轉型後的片場冷清形成刺眼對比,那些被聚光燈固化了的"偶像未麻",正在被現實粗暴剝離。當我們看到劇本會議上機械念台詞的未麻,在強暴戲拍攝後蜷縮在浴缸裡的未麻,作為演員的她是痛苦的,但現實必須需要她通過自己的重新選擇來定義自己。
2.多重自我:一場存在主義的密室逃脫
電影構建了精妙的多重鏡像:曾經作為偶像身份的末麻,開始轉型的演員末麻,網站留言裡的虛拟未麻、經紀人假扮的替身未麻、片場扮演的殺手未麻。這些鏡像自我就像存在主義密室裡的無數道門,她對自己的身份産生了懷疑,發出了“我是誰”的疑問,未麻必須殺死象征舊本質的"偶像未麻",才能從這場身份迷宮中破局。在最後的對決,末麻面對“你是誰?”的追問,她選擇了現實中的自己“我才是真的末麻。”這一刻她接受了“存在先于本質。”而我們也可以得出,真正的自由不在于發現自己是誰,而覺得自己要成為誰。末麻在數次詢問我是誰的問題下,終于找到了此刻才是自己。
3.凝視深淵:他人即地獄的現代寓言
此外還有很多存在主義元素,末麻的部屋這個網站裡的末麻和現實的末麻,象征着存在主義“真實”和“虛假”界限的讨論。無處不在的窺視鏡頭構成了存在主義式的生存困境,粉絲的跟蹤偷拍、經紀人的監控、劇組對"清純偶像"的消費凝視,共同編織成薩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像極了現代人在社交媒體時代被無數虛拟目光肢解的隐喻。
我們常常在身份轉換的時候,會出現對新身份的迷茫和掙紮,末麻在一步步接受現實的自己。通過《末麻的部屋》,我也開始對存在産生思考,我們也能在衆多自己中的詢問中喊出我才是我嗎?在這場密室逃脫裡面,我們真的能逃脫出去嗎。
《未麻的部屋》:一場存在主義的密室逃脫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