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幾個對電影的差評,基本都是圍繞故事情節的,包括但不限于“大嫂變二嫂的劇情太狗血”、“全家大亂鬥的場面太荒誕”、“大哥對繼母的感情太難理解”。但如果再細細回味一遍電影,就會發現所有的沖突和溫情,其實早就有迹可循。
首先,在電影的開頭就可以感受到,三兄弟其實有着強烈的價值觀沖突。
大哥代表傳統守舊的香港人,靠着上一輩的規訓和一日兩餐的相聚來維系着貌合神離的兄弟關系;喜歡在飯桌上用心靈雞湯來教育别人,還留下了一些類似“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分寸”這樣的爹系發言;更諷刺的是,如此傳統的一個大男人,卻對Monica的保育事業嗤之以鼻,Monica為了傳承香港文化,收集了很多從英國殖民時代開始的文化物件,而愛人的理想主義卻被大哥抨擊是在浪費時間。
二哥象征着以和為貴的中庸人士,表面上對大哥言聽計從,實際早就對大哥的女朋友心生愛慕,并且一直都對母親改嫁和自己改姓的事耿耿于懷,但即使如此,還是願意選擇暗戀和沉默來維持這個家表面的和平。
三弟是一個自我意識非常強烈的人,他不會被集體和他人的意見左右,一意孤行地辭掉工作搞電競,并一直鼓動大哥賣掉祖宅來支持他的遊戲事業。從電影開頭看起來,他并不心疼女朋友陪他蹉跎多年青春,也不在乎賣掉房子會讓這個家分崩離析。
性格大相徑庭的三個人同住一個屋檐下,日複一日的暗湧終于醞釀成了一場雪崩。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大嫂會變二嫂,全家的矛盾也開始激化。這個立場迥異、關系複雜的小家庭,其實很像香港社會的縮影。
除了三兄弟的戲份,電影裡的女性角色也十分出彩。首先是豬豬,在影片開場以一個戀愛腦的形象出現,又在影片結尾頂着獨立女性的光環華麗退場。她在愛的時候很真誠,在不愛的時候也很坦率。豬豬最後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也終于擺脫了像媽媽和外婆那樣,一輩子都依附在别人屋檐下的人生。
其次是片尾出現的繼母(阿媽),從風情萬種的夜總會女郎變成三個孩子的媽,一次改嫁,兩種人生。當她再次出現在大哥的想象中時,她對大哥說:“死人說的話都是對的嗎?”這直接擊碎了大哥所有因循守舊的執念。很多人疑惑為什麼大哥對繼母有那麼深厚的感情,為什麼反複提起繼母交待的“爐在家在老豆在”的話,或許,大哥在意的并不是繼母,而隻是想以此為借口,守住家長還在世時那種齊聚一堂的家庭關系。他的執念不是繼母的遺願,而是同胞的團聚。
最後是喵喵,這個嗲聲嗲氣的台妹跟全家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氣場,她像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外來客,好幾次出現在飯桌都恰逢全家人的尴尬冰點,可是她卻默默為這個家做了很多事:幫助豬豬發掘特長并帶她發展主播事業;去三弟地比賽現場觀戰還幫他策劃了一場求婚;在沒有人發現大哥是色盲的情況下,隻有她一個人察覺到還給大哥送了新的墨鏡。所以在影片的結尾,大哥忘掉了種過的花,忘掉了有過的家,他最終選擇跟喵喵走得遠一些,而不是去吃家門口的那家沙嗲牛肉店。
這部電影的片名《還是覺得你最好》,初看覺得這個“你”是在說前任,再看覺得是在說喵喵,但是當我寫完這篇影評,又覺得最好的“你”,或許是說曾經的家園和過去的時光。在深挖這個問題後,就會發現,這部電影的立意,已經遠不止新歡舊愛和閑話家常。
回望結尾那一幕的航拍視角,香港還是那個香港,而家已經不是那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