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Lava

個人鍊接 https://www.douban.com/people/53072554/

寫在開頭

作為一個碟中諜影迷的我,想在下映前借“鏡面計劃”分享些我對mi7的看法。接下來我們将分兩篇文章跟大家聊聊mi7的動作、風格和劇作。

動作

碟中諜影迷都有一個被慣出來的壞毛病,對想象力和動作要求極高。簡單來說就是一看變臉戲和小機關能不能再度被驚豔到,二看動作設計和實拍這些系列亮點能不能再創新高。先說結論:想象力毀譽參半,動作設計平庸且流俗,實拍遇到新瓶頸。

變臉戲在預期不高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畢竟我很難相信麥奎裡能達到布拉德伯徳和帕爾瑪對變臉情節的理解程度,不過麥奎裡頻繁去玩cia特工恐面具的梗還是很有趣的,但說回單場戲,沒有被雷到,我就打滿意分!其中比較大的槽點是機場戲的字謎炸彈,像兒戲一樣的設置,瞬間讓我出戲。這種讨巧的機關設計是與碟中諜整體調性不符的,它更像來自《王牌特工》的殘次設計。

...
王牌特工的機關設計

動作設計上無疑比第六部下滑非常大。可能是亨利卡維爾和阿湯在洗手間的打戲幾乎難以超越,我非常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看mi6的時候給我強烈的疼痛感,這讓我認定如果打戲能夠打通感官壁壘,産生通感,才是很高級的電影語言。

...
mi6洗手間名場面

這部的打戲顯然很難讓我滿意。羅馬追車戲冗長的要命,很拖節奏,又沒有新創意,逆行開車是老梗了,手铐開車,方向盤脫落都是老成龍的創意,也沒玩出什麼新花樣。唯一的亮點來自于螳螂女的裝甲車,橫沖直撞還能給一點刺激。基特裡奇派出的那兩名特工在整個的追車戲中幾乎毫無作用,喜劇包袱也沒響,基本可以總結為每一段新動作開始會給這倆特工幾個鏡頭表示陪伴。

...
羅馬追車

其他橋段除最後火車掉落戲也沒有太精彩的動作設計,即便是黃沙那場戲,那麼美的景,其實也是一段沒有驚喜點的通俗化槍戰處理。阿湯哥跑步戲份顯著減少,留下的沖刺戲份也沒有超越前作的地方。火車戲不再贅述,創意,節奏,細節設置絕對都是上乘,實為mi7的動作佳章。

近期國内院線的好萊塢動作大片,像《變形金剛》《速度與激情10》《奪寶奇兵5》甚至是《阿凡達2》,其實都牢牢的被現在好萊塢固定的這套動作設計捆綁。這種打戲風格介于實戰和漫畫感之間,與香港武行遇到的動作瓶頸頗為相似,逐漸轉變成了一種類型化的産物,非常無趣。這大概是好萊塢漸漸勢微的另一種表現,2000s同時産出《諜影重重》《007》《碟中諜》等各不相同的動作影片風格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如今所謂強風格化的《疾速追殺》、硬漢賣點的《驚天營救》本質上都是好萊塢巅峰期一種變相的苟延殘喘罷了。

...
疾速追殺4

Mi7實拍最大的問題,我覺得不是跳崖戲過度宣傳,導緻正片觀看時觀衆的飽和感。最大的原因是實拍沒辦法完善太多細節的處理,肯定不如CG制作那麼豐富。阿湯哥加速沖刺的那個懸崖坡的細節是合出來的,所以我們能看到不平整的石頭,但是拍攝摩托沖刺的大坡肯定是平滑的,這就存在實拍和後期産生矛盾,某種意義上離物質複原的距離更遠了。

實拍跳崖鏡頭肯定面臨鏡頭少,拍攝難度大,動作連貫性肯定不如CG拍出來流暢的問題。CG其實發展到這個階段,在好萊塢大制作體系下的扶持下,早已經能以假亂真了。本身騎摩托車跳崖其實是一個有創意的極限動作,可是由于戲本身做的緊張感不足,加上動作的力量感、刺激性也不強,其實沒有太讓觀衆激動,像是為了跳崖而跳崖,邏輯上沒有強調出跳崖的必要性。但是前作像mi6爬直升飛機,mi5扒1500米高空的運輸機,卻讓我為阿湯哥捏一把汗。

我不是一個電影原教旨主義者,所以我不反對CG,不反對綠幕,就像我也不反對數碼攝影來替代膠片一樣。選擇挑戰實拍當然是值得誇贊的,隻是實拍是為了給電影特技更逼真,更讓觀衆身曆其境服務,電影畢竟不是極限運動,綠幕如果能呈現出更佳的效果,我會毫無疑問的選擇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方式。但是說到底,實拍能夠複原現實的效果總還是強于綠幕,隻是阿湯哥和制作團隊要好好想一想實拍是為什麼服務的,要怎樣才能最大化實拍的優勢,而不是僅僅用跳崖這個噱頭來博流量。

...
阿湯在迪拜塔頂

前作們那一幕幕場景和風格的切片一想到就映在我的眼前,mi7在某些方面同樣具備這個後坐力。開場潛艇戲,沙漠戲,cia辦公室三場戲互相對照。沙漠戲幾乎描繪了一幅油畫,一内一外對空間的展現是精準且到位的。狂風席卷沙漠,ilsa在房内手持狙擊步槍照應阿湯在房外,馬匹和槍支又形成了一組新的有趣的對照關系,一種淩厲的反差感。cia辦公室裡,我們在文戲對白和基特裡奇助理間不斷的轉換注意力,直到變臉發生,熟悉的配樂響起,一氣呵成。

...
貢多拉上

巷子裡阿湯打戲過程中,我甚至能意識到後景牆壁的斑駁之感,幾乎讓我在電影院就想感歎:好美的景,好美的光,好美的阿湯。橋頭打戲也很有儀式感。蓋布瑞爾先面對grace從夜店帶出的彈簧刀,再與ilsa的長刀一決高下。長刀和匕首本身就是有象征意義的兩件兵器,是對Grace和ilsa個人特點很精準地提煉。

另外,還想吐槽一下夜店戲給“螳螂女”的造型設計,一種類似小醜女的低劣翻版,在死胡同打戲開始前,“螳螂女”長刀劃地面讓我更加肯定了這是來自瑪格特羅比“小醜女”棒球棒的翻版。小醜女本身是漫畫感極強的形象,麥奎裡導演似乎有信心讓她融入威尼斯和夜店,事實也确實沒有太偏離派對情節,但這種漫畫感取代物質複原的想法完全是對碟中諜一貫調性的大破壞,我不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