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是從話劇改編而來,電影一開場就能感受到話劇表演那種沉穩、幹練的舞台風格,再加上電影熒幕的大場面拍攝優勢,整個影片“有裡有面”。
《戲台》的風格非常像《茶館》,有一種身處市井、嘈雜慌亂但又娓娓道來的劇情推進感,主線故事看似荒誕卻又在情理之中,支線劇情層層疊疊展示各色人物的飽滿性格。
主線故事梗概:電影一開場是軍閥混戰的場面,轉而是戲院經理擔憂戰亂而影響戲劇按期開演的着急籌備。彼時北京城由洪大帥攻破,他的姨太太癡迷戲劇,瘋狂追星“金嘯天”,引得洪大帥也對戲劇産生興趣,獨自來到戲院尋新鮮,恰好碰上了自己的老鄉“大嗓兒”,由于“大嗓兒”是資深戲迷且能唱能演,還介紹了戲台上的林林總總,使得洪大帥誤以為“大嗓兒”就是名角“金嘯天”,并點名要看老鄉演的霸王别姬。當霸王别姬正式開演,洪大帥代入了自己身為霸王項羽背水一戰的悲涼,強烈要求改寫戲劇結尾。可還沒等戲劇改本,洪大帥的部隊就被藍大帥攻陷了,劇終。
支線:洪大帥姨太的追星之路、真假金嘯天的來回串場、地痞流氓八爺肉身對子彈的荒誕、軍帥後勤保障徐明禮對各路勢力的精準拍馬、鳳老闆的藝術堅持與生命消逝。
電影裡反複出現供奉在梨園老祖一旁的對聯“曲中風雅頌、戲裡天地人”,是點題之筆。一重是折射霸王别姬的戲曲情節,戰亂年代沒有赢家,即便風光一時的項羽、洪大帥也有身入困局、身首異處的悲涼與心酸。二重是《戲台》這部電影映射社會變革中,權力交替、人情冷暖、物欲情欲的沖突。三重是人類的樂觀與精神堅韌,用劇中“大嗓兒”的一句話來說,“不管今天是紅大帥、綠大帥還是藍大帥,咱都得接着聽戲、接着唱戲。”在向死而生的動蕩年代,每個人都在掙紮中盡力維持精神的堅韌和活力。
《戲台》是個充滿張力、富有層次的電影,一開始看的時候我以為電影想突出反戰的主題?想表達對傳統藝術的堅持?是不是在說藝術追求與現實的沖突與無奈?對于創新的排斥?最終,我更傾向于認為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是個現象、規律,而不是某個結論。它沒有進行絕對的評判,而是以一種視角,把某個事件中可能的各個角色展現出來,映照着那句“曲中風雅頌、戲裡天地人”,相對客觀、豐富的展現每個角色的可能,也就是真實世界裡你、我、她他它的樣子。
陳佩斯導演的名字就像“葛軍出高考數學卷”一樣權威、同時也是對其它電影的降維打擊,一張票33元,在茶葉蛋都要2塊一個的今天,甚至覺得有點撿到便宜了,推薦大家影院支持。(電影結尾有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