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渝先生在登上珠峰後說了一句話:“她還是接納了我。”
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從上路那一刻起,我們挑戰的就不是大自然的極限或身體的極限了,而是夢想和自己的可能性。這件事甚至不是“挑戰”,而是“擁抱”。
記得前幾年《大三兒》上映的時候,樸樹說了一句話:“生命的本質是沒有區别的。”
其實夢想的本質也是。
夏伯渝的夢想是攀登,而《無盡攀登》則是這部紀錄片團隊的夢想。這麼一看,夏老師家人祈禱他們的夢想能成功,也是夢想。
夏老師給兒子起名“登平”,寓意“登高峰如履平地”。他愛人則希望“登高峰能平平安安回家。”
他有熱愛,而他們寵愛着他的熱愛。
電影本身并沒有刻意地刻畫登珠峰的難,這個難無需多言。它更多着墨于人的情感,和人的力量。
我最喜歡在夏伯渝登頂後的那一幕,鏡頭并沒有最先給到山頂的他,而是轉向山下人的狂歡。
那一刻,幾十人因為一個人的夢想成真心潮澎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他們的夢想成真。
還有一段是,經曆了一夜的艱苦攀登後,高峰上的天空逐漸破曉,日出雲彩雲蒸霞蔚。
我不知道别人怎麼理解,但對我來說,那就是擁抱自然的最大意義。我在認真度過每一分每一秒,所有的時間流逝我都感受得到。
從上路那一刻起,也許8848.86對于夏老而言,也已經不是一個海拔的高度,它更是時間的長度。每走一步,就是經曆一個生命的刻度。
真正令人最感動的是,他為完成這8848.86,付出了實實在在的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