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的“年齡”比小編的年齡都大,在那個還沒有什麼“特效”的年代,電影想要吸引觀衆,靠的是“真功夫”。
雖然是黑白片,但即便是現在看來,依然能把很多人看沉默。
故事的起源,隻是因為2000法郎,如果單純從彙率來看,貌似這好像也是一筆“巨款”,但在故事裡,這法郎的“購買力”貌似也不太靈光。
女主一開始隻是在唱片店裡頭打工,和所有牛馬一樣,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賺錢,但是,這種方式,隻能讓自己一步步堕入深淵。
秦瓊當年賣過馬,楊志當年賣過刀,一分錢憋死英雄漢。

法國人,骨子裡頭都是浪漫的。
雖然食無肉,但絕對不能居無竹。
女主還是去看了一場《聖女貞德》。
嗯……電影雖然是黑白片,但還是有聲的,女主看的《聖女貞德》那就更有曆史了,默片時代,想要“輸出”點什麼,還是需要依靠字幕。

一起看電影是一會事兒,一起喝咖啡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女主,這一點還是分得清楚的。

走投無路的女主,在街邊買報紙的時候,“恰好”揀到了1000法郎。
這是女主第一次做這種事兒,内心相當的慌亂。
等到失主找回頭,女主也沒有“常規”的死不認賬。
但,即便是這樣,女主還是被叔叔拉了過去談了一會兒心。

生活如此艱辛,每個人都想要逃離。
但是,如果說老外還可以考慮這個方案的話,那咱們,就别想了。
從你出生開始,就被層層困住,完全找不到出口。
或許,其中有少數幸運的,完成了逆襲。
然後,“他們”會利用這種逆襲,更賣力的向你們表示,努力可以改變命運,古時候的“科舉”,就是這個道理,一直沿用至今。

自己放過自己,有時候還是很容易的。
生活的錯,沒有必要自己承擔。
一旦放開了,不就是那麼回事兒麼。
或許,一個人的心态真的很重要,如果還在糾結于“正确還是錯誤”,除了折騰自己之外,貌似沒有什麼好處。

女主,工作幹久了,也是有些“朋友”的。
平時閑聊,“朋友”也會建議女主,這姿色,完全可以進入電影界的呢。
這台詞,不知道是不是背刺了“電影界”也是這麼混亂,但确實戳中了女主的内心。
原來,女主也曾經演過電影。
或許,女主就是懷抱着這個夢想,來到了大城市堅持。
一個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分别?
但是,有時候,夢想是不是一個虛無的肥皂泡呢?
誰也不知道。
如果夢想從來沒有實現過,或許女主很早就選擇了“老實”。
但是,如果是曾經“守株待兔”過的,想法必然是“豐富”了許多,那隻偶然之間得到的兔子,會讓很多人認為,這是自己“能力”的體現,從而在“夢想”的道路上“堅持”下去。

不同的服務,收取不同的價格,這一點,女主做得比“他們”都好。
真的是這樣,咱們也不用在“水電氣油”上頭忍受層層盤剝。
忍受也就算了,“他們”還得讓你們感恩戴德,不感恩戴德,有你好受。
這……貌似也驗證了一句古話——脫毛鳳凰不如雞。
當“他們”醜态畢露時,确實不如“雞”。

故事裡頭,女主在台球室有一段獨舞,相當精彩。
那個“氣球”,早晚都有吹爆的一天。
但是,你未必能親眼見證。
那麼,不如“獨自去偷歡”。

經曆過“風吹雨打”,女主早就被錘煉得“百毒不侵”。
但是,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即便你渾然不覺,但其實已經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一個人,無法将思想與表達它的語言區别開來。
這……,貌似出自于哲學大神維特根斯坦。

生活,是“偶然真理”和“必然真理”構成的,其中,“偶然”就像守株待兔一樣鳳毛麟角,把“偶然”當成“必然”,是生活痛苦的本源。

但是,這個世上,看得太清楚,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人至察則無友,知道的太多,那隻有“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