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饒曉志監制+李九霄、王志文、任素汐的陣容,打開了這部新劇《消失的大象》,沒想到還挺驚喜的。現在市場上,很難能看到風格這麼獨特的劇。
外表雜亂、内在統一的多線叙事,注定它不是拍給所有人看的。有些觀衆會很上頭,但也有些觀衆會被這種形式給“冒犯”到、感到不适。但作為少見有新鮮嘗試的國産劇,能看到它的真誠與用心,也能看到創作者對觀衆的信任。
《消失的大象》的故事,發生在一座名為象城的五線小城。這裡将迎來一場萬人馬拉松,城裡不少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各路人馬圍繞賽事粉墨登場。
男主張礦,一個落魄又好高骛遠的年輕人,唯一的“正事”,就是和設計師朋友劉明開了家完全不靠譜的小傳媒公司。他試圖借馬拉松這個機會翻身,卻不料一連串的陷阱在等着自己。
我喜歡《消失的大象》的一點在于人物塑造,個個有故事,個個出彩,接地氣又不失荒誕感。各路混迹賽事的人,交織成一幅“象城衆生相”,每個人也都忙得團團轉,展現出各種疲于奔命的“混亂感”。他們在出場時都會附上漫畫式的背景說明,随後還會有進一步的前史和動機挖掘。而當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個層次分明、不斷變化的關系網。
張礦這個人,有種骨子裡的天真和理想主義,同時又不乏現實的市儈與狡黠。他本事沒多少,卻總想着幹大事,一幅眼高手低的樣子,卻又始終保持對世俗成功的渴望。
開頭的幾集,他一直被各種人騙,顯得很蠢。但可能在他的潛意識裡,不是他看不清,而是因為失敗了太久。有個機會就在眼前,不想也不願看清。畢竟成功就這麼一根“稻草”,你要是不抓,就隻能兩手空空。現實中往往也是如此,有太多的人,總是當局者迷,總是自欺欺人。
反派團正邪難辨的幾個角色也非常亮眼。這些人心裡全都有把敲得叮當響的算盤,蒙在鼓裡的張礦斡旋在他們中間,不知不覺就朝着“替罪羊”的方向一路狂奔。尤其搞笑的是“知名企業家”志叔、“酒店經理”黑姐,他們真實的身份是當地僞鈔案的元兇——隻是在這個随處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社會環境下,僞鈔也成了“夕陽産業”,隻能利用馬拉松再洗一筆贓款。
前幾集裡,個人覺得最荒誕、也最能體現這部劇風格的一幕,就是那場離譜的招投标會。精心準備的張礦,展示的卻是一個全是廢話、套話的演講。原始人跑步起源、波斯帝國遠征希臘、牛拉松/雞拉松等一頓“無厘頭輸出”的PPT,把全場人都給說笑了。
這一幕不僅在說“張礦這公司是個草台班子”,好像更在說“這世界就是個草台班子”——因為不管現場說成什麼樣,隻要手握着大象“灰哥”的資源,評委們瞬間變了臉色和口風。
這個情節設計很能聯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曾遭遇過類似的經曆。所謂招投标,其實10場有9場都是内定說了算。荒誕背後,全是現實的投射,仔細琢磨确實是細思極恐。
而後續将角色的前史一點點揭開後,我們才發現——如今最不靠譜的人,原來也有過靠譜的一面;現在面目可恨的人,曾經也有可愛浪漫的一面,随之觀感也會變得愈發複雜。
作為城市吉祥物的大象“灰哥”,在劇裡是人們對未來夢想和希望的象征。它的失蹤,不僅是劇情在開篇的轉折點,也喻示了和張礦一樣的我們這些年輕人,在踏入社會這座危機四伏的“水泥森林”後,要面臨諸多“假象”的陷阱,背後是夢想與現實的落差。
社會的架構,就是條大型的食物鍊。底層的人能看到什麼,都是再上一層的人所決定的。眼前所見,都可能是他人制造的“假象”。而“真象”在何方?不得而知。
日常生活充斥的荒誕感,理想在物質利益面前的幻滅,都是這部劇想探讨的話題。所謂“啼笑皆非”,可能這種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