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點開這個劇,确實是因為楊蓉(誰不愛看美人呢),但是看完之後沒有跟風打低分,而是給出了五星好評,我,作為一個沒有看過《喂食者協會》原著,以及對迷霧劇場不甚了解(劇場之前的作品隻看過《沉默的真相》),也不怎麼關心娛樂圈(尤其是新生代流量小生,而且也不太會評價演員的演技)的觀衆,想就這個劇本身,說一點不一樣的。
(以下涉及嚴重劇透,謹慎下滑)
正方男主角那多,還有一個身份是網絡大V過千山(根據劇情大緻推測,不确定是否準确)。那多的朋友郭斌曾經憤怒地評價他“做主編你不情不願,做記者你淺嘗辄止”,他從最開始或許一直到最後,都是以一個非常糾結的中年男人的形象出現的。“我隻是一個普通人”“除了我媽和我妹,其他人關我什麼事”是他經常挂在嘴邊的話。不知道看這部劇的觀衆是否都經曆過社畜的生活,我經曆過兩年,生活真的會把自己原來的鋒芒一點一點磨鈍,而你看着理想主義消亡,卻沒有任何辦法(也許到了後來甚至自己也不想)拯救。理想主義是有代價的。而随着年齡增長,羁絆我們的人會越來越多,一味地去踐行自己所謂的理想,代價隻會越來越大。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又不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受傷,也許是編劇改編原著,塑造那多這個看似油膩的中年記者(不知道改編了多少,但是看一些短評,覺得劇裡的那多應該沒有小說裡的那多那麼強大)這個角色想要傳達的意思。
尤其是最後那多和裘文東對峙的辯論,裘文東稱那多“和大多數人一樣,碌碌無為,平庸至極”,認為隻有自己這樣“站在金字塔尖端的人才配改變世界”,那多反擊“大多數人跟你想象中不一樣”“我拿着收入,但我照顧了我的家人”。看到這裡,不禁想起了自己最近在腦海中關于平均值和極值的讨論,現在仿佛無論做什麼,人們總是能一眼看到樣本中的那幾個極值點,卻忽略了最能代表樣本的是平均值(中位數、衆數),而在正态分布下,越靠近中間部分,數量越多,思及此,也對“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多了一些理解。
代表官方的X機構,或許相對原著,劇裡充入了一些代表官方政府的元素和對應的正能量(這一點也是看了一些評價之後推測的,不知道是否準确)。有什麼不可以?記得劇裡郭斌(貌似很多經典的台詞都出自他之口)說的一句話:“你不是一個人,你背後是X機構。”英雄确實存在,如劇中的裘克凡和那多,但是一個人又能辦成多少事呢?強大如裘克凡,也還是找了那多合作(盡管最開始是因為他知道那多是實驗的關鍵蝴蝶)。最後一集,那多三人被困廢棄停車場,如果沒有綠藤大學的學生們及時趕到,也許那多等人無法輕易地自行解困。
這部劇最大的問題也許在于定位不那麼準确,改編劇也會存在劇和原著本身不一緻的窘境(因為部分觀衆看過原著之後,自然就有了一個預設的期望值,劇播出後,會有一個嚴格的審視過程),它也雜糅了科幻、懸疑等元素,所以任一元素都顯得有點兒站不住腳。
當然在最後,我也希望我國的科幻影視創作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