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疼痛文學,說喊兩句口号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劇情先鋪墊好,情緒到位,你裝兩句比也沒問題。主要人物沒有立住,還要加一些無所謂的支線,黃曉明、陳小春、馮紹峰你往裡塞什麼玩意,沈騰完全不參與主線,更沒有塑造好男主的身份,隻是往電影裡摻雜喜劇元素的工具。
兩個小時,東扯八扯撐起來沒有必要,主線全部沖亂了。飙車被抓想救同伴,所以去廣東,到了廣東找人不成,就完全不再提了,什麼意思,把兩個主角送去廣東總得需要個理由,小海島到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情緒可以感歎;主角見一面修塔哥就信人家,怎麼是想說吳仁耀這人很單純嗎?他都二十多一成年人了,這樣的行為是很蠢的;男女主拿到工資第一件事,不是還錢,一個買項鍊一個雇小偷偷摩托,還錢還了大半集,最後人都死了,錢也不提了,也就是說,欠債仍然是作為一種手段來推進角色行為,而不去考慮現實。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基本行為動機邏輯上的問題都不考慮。
周歡頌就一服務員,她沒有背景,沒有影響本我行為、意識的重大事件,沒有遠大的、特立獨行的目标,她不需要那麼多多愁善感,就算有也沒有深度,她的存在隻是為了完成和吳仁耀的感情線索。通過周歡歌的死亡引出吳仁耀下一步的行為,周歡頌的死亡來最大化表達傷春悲秋的情緒,電影是巧合的藝術,但不是讓你濫用死亡來傳達情緒或者推進劇情。
最後結局可以看出是兩個人愛而不得的悲劇結尾,但前半段摩托少年勵志戲,作用在哪裡呢,男主從一開始,對周歡頌的興趣就比摩托大得多,他本人也沒有通過騎摩托帶來自我意識上的進步,周歡頌在前半段除了和吳仁耀講兩句肉麻的詞,完全沒有參與到劇情裡來,或者說,周歡頌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感。
導演有一些自我的想法,但是沒有統領全局的能力,更缺乏表達的手段,起承轉合、行為動機、轉折邏輯、背景鋪墊、感情共鳴,沒有一方面能做得好,至少是在這部電影中。
主題是不明确的,表達是自以為是的,轉折是生硬的,邏輯是缺失的。隻能說,我們不需要這樣不成熟的商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