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大幫室友一起看完了心心念念的《活死人軍團》随後哀歎不斷,這不,網絡上又傳來了好多這部經典IP續作的種種惡劣吐槽。
怎麼辦,我該不該看,《電鋸驚魂》系列可是我從小追到大的美國恐怖片之魂啊!
越是怕失望,越要抱着好的心态,客觀的看看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人們說的那麼爛。
—————體驗篇—————
童年噩夢中木偶娃娃被換成了一個可愛的小豬娃娃,這讓追求極恐的我大跌眼鏡。好在最後片段有對于小豬娃娃的呼應,還讓我對它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觀。
錄音帶裡老爺爺性感的嗓音被換成了這個長相姣好的白人小哥的奶聲奶氣。這實在讓人有些聽不下去,大寫的“我不是續集,我是番外”不斷的強調這和老頭以及電鋸門一丁點關系都沒有,我們隻能不斷咋舌,老頭不在了。
精巧的殺人機器被換成了做工都不及霍夫曼的粗劣仿貨。您非死即死兩頭堵就也就算了,好歹做的有點美感好伐?設計師工資領的有點虧心,建議戴上下颚撕裂器好好想想。
片中常常蜜汁切入的嘻哈音樂,讓我一度懷疑是我電腦後台開錯了别的軟件。再說這畫風太像gta5了,再配上這小音樂,難免串戲啊喂!
還有一部分人奔着局長去的。那我直說了,局長戲份不多,死的也不慘烈。愛局長和狠局長的人看了都不會過瘾。
緻敬第一部的,鋸手還是鋸手铐的選擇,居然被如此輕易地破解。我大呼卧槽的同時,迷惑着這到底是緻敬還是開玩笑。
體驗方面總的來說是有些差的。一部電影若是敢挂上電鋸驚魂的名字,必須要承受和前幾部的對比。作為一部日趨深意化的美國恐怖片,它是及格的;但作為電鋸後代,它還是嫩了點。
有趣的地方在于,這部片子抨擊的點和前幾部有所不同。這是在我看來少得可憐的新意體現,也是我下面要談到的東西。
—————漩渦—————
這一部的焦點放在了抨擊黑警上。前面幾部講的單個警察黑化或多或少都體現了這方面,但這一部就可以說遍地開花 ,像一個馬桶的漩渦,把美國警察種種惡性擰到一起。做僞證的舌頭,亂開槍的手指,遮蓋着黑心的面皮……為什麼要集中起來扒皮(片子裡還真的有扒皮),還把第八修正案拿出來狠狠地點。還不是要在這個時間裡讓美國的警察們再次清醒清醒,做做噩夢,出出冷汗。
帶着度來的結果,讓大家了解一下什麼是第八修正案。
片子裡隻提到了這個名詞,實際上與電影主題真正相關的不僅僅是這一個東西,而是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和合格豁免權共同作用的結果。
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保障公民免于過度保釋和殘酷、不尋常的懲罰的權利,與《權利法案》一起批準,于1791年生效,由第14修正案及其正當程序條款補充,并借鑒了英國《人權法案》100條多年前,1776年,美國在《維吉尼亞權利宣言》中首次批準該法案,并與第五、第六和第七修正案相結合,以保護被告人的權利。
合格豁免權是警察在民事訴訟中的一項特權。當警察是被告時,原告必須證明被告“違反了已經明确确立的,合理人會知道的法定或憲法權利”,被告才不被合格豁免權保護。
也就是說,第八修正案禁止了償命,有了命,合格豁免權補一下,就可以無罪了,這對于暴力執法大殺特殺的警察來說無異于聖盾。另外一種解釋是,警察對他人使用了殘酷手段,需要第八修正案來保護他人時,警察依舊可以用合格豁免權,合理地免除自身的報應。總之二者相互配合,多麼大的罪名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至于無辜被害的人們,上天也隻能告訴他們,是你們運氣不好。
這樣能把人活活氣死的案子不勝枚舉,随便哪一條關于美國警察的新聞都能找到這兩條法案的影子。漩渦,可以說是幫這些被害的苦命人出了一口惡氣,不管在不在哥譚,人們都喜歡黑暗騎士。
還有5天(6.9)就到弗洛伊德日了,那位死在警察膝下的可憐人不知不覺已經去世了一年,他如果看到這部電影,應該能打出5星的高分吧。我想如果有人需要這樣的聲音,這部電影的立意便沒有問題,畢竟在題材自由的好萊塢,應景也是賺口碑的好辦法。
但您非要把這心眼都用在改編電鋸驚魂上,實在有點讓約翰克萊默撓頭,畢竟他老人家從來沒有想過為全民衆的不公伸張正義,那些事是蝙蝠俠該做的。他想聽到的,應該是全片都沒有提到的那句,
不珍惜生命的人不配擁有他。
這篇哪怕改一下也好:
不珍惜他人的生命,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