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人所有的分析均建立在原作原劇情的基礎上,且建立在本劇編劇武藤将吾腦回路正常,是在認真進行劇本寫作的基礎上。一切有關于角色和劇情的分析,猜測都基于原作,不針對演員,本人100%感激尊敬本劇所有的幕前幕後工作者,沒有TA們就沒有我今天在這裡如此細緻的貼膜。感謝!】
【本期分析中包含大量劇透與主觀推理,以及莫名其妙特别較真的一些細節分析。不建議沒看過原作的朋友進行觀看。什麼?你還沒有看過原作?求你了快去看吧,打開優酷/b站搜索《家族遊戲》謝謝喵。】
【為了方便,在此将ep1——ep6稱為本劇的“問題篇”。ep7——ep10則稱之為“解答篇”。】
【前1500字都是廢話,建議直接從1500字後看起】
首先,在進行下述的讨論前,請允許我介紹标題中【後期奎因問題】。【奎因】指的是歐美推理作家埃勒裡·奎因,這一筆名由一對表兄弟共用,二人一同寫就了《羅馬帽子之謎》《希臘棺材之謎》《X的悲劇》等著作,是推理文學領域不可不提的重量人物。而【後期奎因問題】這一概念,則是于1995年由日本推理作家法月綸太郎于在其作品《初期奎因論》中提出,後由日本推理作家笠井潔在其作品《偵探小說論》中進一步探讨,但對于中國讀者而言,對這一概念的了解大概率更多來自日本推理作家麻耶雄嵩的《有翼之暗》《獨眼少女》等作品的後記與注解(這位作者對後期奎因問題進行了一種很新的讨論,說是劃時代也不為過,我個人比較喜歡他在《神的遊戲》《再見神明》這兩本書中的處理)。【後期奎因問題】包含兩個部分,分别如下:
第一個後期奎因問題:在偵探小說中,偵探總是【靠線索來推理真相】。倘若偵探無法确認線索的真僞,以及線索是否完備、齊全,那他的推理正确與否,在作品中自然也無法證明。即:【作品的結局是否為真相?案件是否得到正确的解決?偵探根據線索在案件中梳理出的答案,在作品中無法得到有效的證明。】
第二個後期奎因問題:在偵探小說中,假線索的出現一般是因為犯人意識到了偵探的存在。為了阻撓偵探的調查,TA不得不出手布置假線索,或者為此殺更多的人。即:【偵探的登場是否影響了案件中的主要角色的命運?偵探的存在是否扭曲了事件的原本進程,使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了呢?】
以上,就是後期奎因問題的概念。這時候可能有人就要問了:“秋名山夜雪,秋名山夜雪,你是不是看推理把腦子看壞了?家族遊戲是一部教育懸疑催淚歡樂電視劇,跟推理沒一毛錢關系,你怎麼能把後期奎因問題這個推理小說中的概念硬搬到家族遊戲上呢?”實則不然。在日本,“推理”這一概念非常廣泛,隻要是【mistery】相關題材,都能被翻譯為“推理”。即,隻要作品中有神秘/懸疑/值得猜測的部分,那就可以說是推理(順帶一提,《我/推/的/孩/子》《三/體》在日本也是按推理作品分類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說家族遊戲是推理作品,應該也可以吧!
跑偏了,把話題再扯回正題上吧。話雖如此,家族遊戲卻也不能直接地應用【後期奎因問題】的概念進行分析。畢竟無論如何,裡邊不存在偵探,問題篇似乎也沒有發生精巧的犯罪案件。所以,請允許我先對原作的【問題篇】和【解答篇】進行簡單的梳理和變形,如下:
【問題篇】
吉本荒野來到沼田家擔任家庭教師,發現一家人問題百出,根本稱不上是一個“家”。于是,他用自己的方法,以比較扭曲的方式對這一家人進行了教育。如:告訴欺負茂之的霸淩者一些可嘗試的方法,試圖以此讓茂之體驗“置之死地而後生”;安排女演員扮演公司下屬接近父親,并将約會錄音剪切到錄音帶裡,試圖以此讓夫妻關系中的問題得到正視;為初涉炒股的佳代子推薦股票,并在其虧損後出手補上,想借此讓她明白經濟投資中必然存在的風險……等等。
【解答篇】
然而,結局卻并不如吉本荒野想的那樣走上正軌。沼田家在經濟和情感上均陷入了史無前例的崩壞,一家人失去所居住的房子,父親被辭退,母親情緒崩潰嘗試自殺,長子慎一退學,原本受霸淩的次子茂之在學校站上了霸淩者的立場。【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幾人幡然醒悟,決定從頭開始,搬到小房子裡安居樂業。】
應用【後期奎因問題】對上述情節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劇情中所存在的矛盾點們。這些問題也常見于對于此電視劇的低分差評中,我在此将其總結如下:
問題1:吉本荒野不來,這家人啥事沒有,他的闖入是導緻沼田家陷入崩壞的主要原因,沒他就不會有這十集糟心劇情。
問題2:這一家都崩壞成這樣了,怎麼還能再心安理得地坐在一起包餃子?吉本荒野的種種行為真的有切實有效地改變沼田家的問題嗎?沼田家的矛盾明明沒有被解決,為什麼要強行說解決了?這在邏輯上根本不通,差評差評。
那麼,針對上述問題,我會在下文給出我個人的看法。
上文中的問題1,對應的是第二個後期奎因問題。對此,先用吉本荒野的原台詞來解釋好了:“無論我做什麼,我将茂之從欺淩中解救出來,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從結果論的角度來看,吉本荒野的登場确實拯救了這個家庭的一部分。可是回過頭思索,這些處理也的确是過于“戲劇化”了。教唆欺淩茂之的同學去使用電擊槍,萬一真的把茂之電出問題怎麼辦?闖進教室用自殺遺書威脅全班同學,被哪個同學告訴老師或者家長的話怎麼辦?面對這樣潛在的風險,武藤将吾當場緻敬傳奇日本推理作家麻耶雄嵩(麻耶雄嵩在他的推理作品裡設定偵探為神,即偵探是絕對正确的):他直接設定吉本荒野在本作世界觀中是百分之一百絕對正确的,上可利用線上線下超強信息檢索功能獲取目标人物祖宗十八代的全部信息,下可熟練使用智能手機拍照功能一天八百個分身洞察沼田家所有人的動向于鏡頭之内。介于這一設定,暫且可以将這個邏輯問題扔到一邊去,可第二個疑惑卻也随之而來:【這家人的問題真的大到必須動用如此手段,窮追不舍地抓着每個人不放嗎?】
對于茂之,一茂,我覺得是有其必要的。但對于佳代子和慎一,恕我并不這麼認為。
武藤将吾在設置劇情的時候,針對這一家庭的處境,設計了四個完全不同的人物以及他們身上的缺陷,并由其筆下的主角吉本荒野對這些缺陷進行逐一擊破。在這之中,父親茂之本身的問題堪稱最大,他本就是仰仗了妻子家的提拔才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的,卻挪用公款包養情人,被發現後哪怕調職也不思悔改,仍舊掉入了吉本設置的騙局中。對于他,我認為設置一系列誘導來放大他的缺陷使其最後認知到自己的劣根性是有必要的。至于一茂,他的問題想必不用我多說,畢竟再不趕緊醒悟真的要被打死了。可是,對于天真又要面子的佳代子,引導她去炒股并替她填上第一次的虧空,想借此讓她意識到生活中的風險——這也太扯了吧至于嗎?同理,慎一确實扭曲,确實冷漠陰暗沒有共情能力,但遠遠達不到說他會殺死同學的程度吧?
不過,武藤将吾可能是料想到了會有觀衆這麼譴責他,于是讓佳代子和慎一來擔當推動劇情的主要角色。慎一自作聰明地同吉本鬥智鬥勇,卻一踩一個坑,在缜密思考下步入了最壞的結果;佳代子則沾沾自喜,以所謂放手一搏的态度在股市投入巨款,最終釀造了沼田家崩壞的開始。經過上述梳理,我們不難發現劇情中存在的第二個【後期奎因問題】——【在并沒有出現“足夠的犯罪可能性”時,闖入者(對應原題中的偵探)便插手其中,使故事産生原本可能不會出現的崩壞。】盡管武藤将吾他使用了很多方法來正當化吉本荒野的行為,比如在解答篇給他一個很慘的背景故事,試圖讓觀衆明白這個男人有着多麼凄慘悲傷的過去,從而借這個更為有沖擊的新事件規避第二個後期奎因問題——倒也真的很有效,記得在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原本也是很質疑吉本荒野插手其中的正當性的,但看到解答篇我發現他居然是一個這麼慘這麼有邏輯這麼善良這麼孤單的神經病而本人生下來就是好人神經病廚,于是我瞬間将邏輯抛于九霄雲外,為吉本荒野哭得是天昏地暗,發誓一生一世追随他的步伐哪怕是去夏威夷。但冷靜下來,這一問題仍舊在劇集中存在,作為一個恒久的繞不開的邏輯問題遭觀衆诟病。究其原因,可能是武藤将吾本人在劇情寫作時想盡量地讓劇情更具有“可操作的,輕松的,能讓觀衆在星期三晚上十點笑出來”的空間,因此刻意地放松了一些原本應該嚴謹的劇情部分。這一改動必然會導緻一部分觀衆的棄劇,畢竟這涉及了該劇底層邏輯上的問題。就算結果真的如編劇所寫,沼田一家重歸于好,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早飯,可也不能掩蓋故事動機存在漏洞的事實,至少作為觀衆(哪怕是非常喜愛這部電視劇的觀衆),也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是:如果吉本荒野不來鬧這麼一通,沼田家至少能在這棟漂亮的白色一戶建裡多住一段時間,而不是将其毀作一團,還沒有享受多久便就此永遠失去了它。
說完問題1,下面便來論述問題2。在一系列如海嘯暴風般的崩壞後,沼田家突然因為吉本荒野的一本日記醒悟,開始打掃房間,重新生活,并在新家過上了相敬如賓的生活。這一急轉直下的鋪墊實在是少得過分,說是不突兀是不可能的。而且,這一“包餃子”的行為不僅是家庭,甚至就連慎一和女朋友飛鳥的戀情,武藤将吾也一并進行了“包餃子”處理,筆者認為這一處理是解答篇最爛的一點。吉本荒野作為闖入者(對應偵探的角色)真的有真正解決沼田家的問題嗎?沼田家最後的感動到底是一群已經麻木的人的表演,還是放下心結後的真情流露?這一點,仁者見仁,個人認為,最後的改變隻能說是短暫起效的自我陶醉,每個角色都好像在演什麼:我真的吃一塹長一智了,我不會再犯錯了,我真的改好了你看我都已經……事實上有觀衆嗎?沒有觀衆。如果是按照這樣來處理的話,解答篇在這部分劇情上的邏輯應該會還算通順——然而,武藤将吾根本沒有這樣的覺悟,他是真的很認真地打出了一套非常安全的牌,包了一頓徹徹底底的餃子,甚至在EP10安排慎一對吉本鞠躬,向他說“謝謝!”。他是真心想要營造這種溫情的合家歡,還是想反諷?我已經看不出來了。
無論如何,在解答篇的寫作中,第一個【後期奎因問題】是絕對切實存在的:武藤将吾沒有對沼田家的核心症結問題進行任何真正有力的剖析(明明已經這麼直接了,為什麼不能直接點明呢?隻是讓吉本荒野在講台上講了一大段日記内容,他們就自己領悟了?),他甚至不舍得給予任何一個角色“刮骨療毒”的機會,隻全部都用溫情的包餃子情節通通帶過。憑什麼呀?難道不應該是讓慎一去社會裡打工吃盡苦頭最後幡然醒悟決心換一種方式在社會立足,佳代子和一茂離婚重新投入社會工作找到自己的價值之類這種“失去才懂珍惜”的結局嗎?為什麼這麼輕地就放下了?結合原作中的種種線索,于我而言是不足以證明這一“包餃子”式解答的真實性的。“沒有羁絆的家庭破鏡難圓”,經過了這些人為制造的羁絆後,這個家庭就真的“圓”起來了嗎?我覺得不會。這樣HE的結局雖然确實會讓觀衆在當時掉兩滴眼淚,但仔細思考一下,總會覺得有一些荒唐吧。然而,武藤将吾作為老牌編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觀衆可能的質疑,他直接在EP10的最末尾加上一段慎一的質問“這到底是不是真相?你不會又在騙我吧?”和吉本荒野的“不錯嘛”,疑似又在緻敬傳奇日本推理作家麻耶雄嵩(這位也喜歡在書的最後一頁故弄玄虛讓讀者覺得原來案件都是不出偵探所料都是偵探設計的)。這種手法确實可以作為規避【後期奎因問題】的最後手段,但實在是有耍賴之嫌,好像最後寫了這一點就可以給劇情中的一切bug做解釋一般:我都設定他是神了,你們還要在乎這點邏輯幹什麼?這是由吉本荒野主導的家族遊戲,隻要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呀不關我的事——呵呵。如果最後拍了個SP或者第二季的話我一定會相信的,但啥也沒有,我隻能以冷笑待之。沼田家的最終結局到底是如何,就留給社會觀察的角度來分析吧。筆者隻從文藝創作的角度認為:根據武藤将吾在《家族遊戲》中直接提供的内容,并沒有切實解決“沼田家内部和外部所存在的問題”;結局給定的答案,在原作中無法得到有效的證明。
話都說到這裡了,不妨來分析一下,武藤将吾為什麼要把結局寫成這樣呢?其實說真的,我并不認為這個結局是一個敗筆,無論是在哪種文藝作品中,“包餃子”類型的合家歡結局的受衆都是相當廣的。在沼田家的結局中,我也切實地體會到了一種溫情,為此也掉了眼淚。在【符合劇情節奏的徹底崩壞】和【麻木機械的湊合過呗】之間,武藤将吾選擇了最玄幻的一種“包餃子”——其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在我的上一篇貼膜中,我曾經說過,本劇是由櫻井翔主演的單番男主劇,除了吉本荒野以外,其他角色都是配角。我合理推測,武藤将吾為了最大程度地體現在作為主角的吉本荒野身上所體現出的戲劇張力,不得不寫了這樣一個安全保守的結局。我何出此言呢?其實邏輯很簡單,就說一點,如果結局是【符合劇情節奏的徹底崩壞】或者【麻木機械的湊合過呗】,吉本荒野的絕對正面形象必然會受到影響。換言之,雖然現在的結局是會遭人诟病,但絕對不會對吉本荒野的人設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為此,武藤将吾才舍棄了别的因素,寫了這樣的結局。我并不認為把結局改動成别的會影響吉本荒野的魅力,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結局對于他的角色塑造而言是最安全的:吉本老師,雖然這次你的家教委托分外曲折,但你真的又拯救了一個家庭。看完全劇後,觀衆應該會在心裡這麼覺得吧?我想,武藤将吾就是為了這一點醋,才設計了這樣的“包餃子”結局,盡管欠缺邏輯,但至少那一刻的溫情和感動是足夠真實的。作為一部電視劇,能讓觀衆有這樣的澎湃,我認為已經足夠了。
當然,如果有機會,還是希望武藤将吾能夠攤開來再寫點什麼,什麼sp啊前傳啊都多少寫點,拍他們一群人在餐桌前真的包餃子我都會哭着買單。感謝你看到這裡,恭祝新春吉祥,萬事如意!有任何相關的想法意見都可以直接評論或者私信我,任何形式的互動都非常感謝~阿裡嘎多!
《是在包餃子嗎?是在故弄玄虛嗎?——對武藤将吾在「家族遊戲」劇集創作中所暴露出的後期奎因問題的分析與評價》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