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不想寫長評,但劇實在太精彩了,少有的讓人感覺回到了正史演義的觀感,像大明王朝和康熙王朝的感覺,又加了一些鐵齒銅牙的俏皮,在當今走流量偶像的風氣下,還能出品如此優秀的劇本,制作也投入夠大,把清代的黃河決堤拍得如此逼真,真的該高贊!

還想着誇誇編導一體的牛批,結果一看...怎麼鬥破蒼穹居然是同一個編劇改編的...實在不知該怎麼評這個大導了...可能張導的長短處都太過突出...????

但天下長河無疑優秀得十分高級!

無論從制作→内容→趣味及演員陣容來說都是相當高水準的。

康熙朝用人就這麼個風氣,長期在位的老皇帝太善于心術了,不止劇裡的靳輔陳潢是這個待遇,我還記得姚啟聖也是這麼個起落流程,最後也不能算太善終。

當一個人在權力的高位站久了,自然就聽不進任何聲音,實在太正常不過了。封建王朝所有局勢皆系于一人,這個人狀态好時一切都好,狀态不好時那天下遭殃。再明君也還是人,總有力所不及的階段。

甚至為了固權和拿勢,會造很多本可避免的局,結尾編導讓康熙帶着摘果子的于振甲,替皇帝開口給靳輔低了頭認了錯,何其諷刺。

如果陳潢晚出世十年,還會那麼苦嗎?很可能不會,因為彼時和此時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了,康熙初年是拿着牙縫裡擠出的大筆錢在往河裡丢,到了康熙中年已差不多萬事俱全,可以大方的撥出當年經費的2倍左右随便往河裡丢不心疼了。所以此刻随便誰上,拿着那本治河方略照葫蘆畫瓢也能成事,再不濟都還有靳輔留下的大波老臣功在打輔助。

康熙雖然思維沒有現代開明,仍站在皇權的一邊,但确實不可否認這一朝幹了三代的活,且大多順遂高效,基本都在他前半生趕鴨上架式的做完了,确實給了他帝王的自傲本錢。

那當帝國穩定了,一個封建帝王剩下還能做什麼呢?無非就是逗逗朝臣,好鞏固鞏固皇權和私庫????那一品百姓和不順眼的臣子,自然就與皇帝他老人家切割了,誰敢在這樣的環境下還管他們的生死呢?...

放到現代其實也一樣,成事的基礎錢與技,哪怕一樣不缺,也未必能成。畢竟局勢永遠都瞬息萬變,這困局并非是古代獨有,任何時代都存在這樣的對立。

而想做事的人,若不願意順勢,想堅持正心。不論在職場還是體制,大概率都是得不到發揮的,像劇裡陳天一這樣執拗的個性,還曾經被給予過機會,已算是幸運了。

而劇裡靳輔被扳倒的重大原因,是自己給朝野送了一個掘他的口子。因自持清廉太不在乎公有物的産出,沒有嚴控淤田的進出數,明顯不擅長劃分公私界限,甚至官祿都拿去補貼公用...這股子賣力勁兒放在哪都是不受待見的...同僚會覺得其清高不合群,皇帝雖感動但也會覺得倍受壓力,這和皇帝掏私庫可是兩種效應......如果一開始就選了将不擅長的類目打包丢回給戶部處理,這爛攤子就不用沾在兩個幹實事的身上了,結局也是可能改寫的。老皇帝始終還是要用人的,且用生不如用熟,所以老是反反複複的讓大臣們起起落落...

好在是生活在現代社會,解除了“君王”們的生罰大權,而事業路也不再是單一向上的途徑。實在受不了企業/體制裡這股子“封建”氛圍,還可以選擇自主開局嘛。雖然要承擔的風險遠高于受壓迫,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勝在解放自由。

若為自由顧,荊棘皆可攀!

雖說離了大勢,個人所能成的局會較小,若能如天一一般最終留下有價值的經驗給到後人,卻也不失為另一種存在。

這世間有太多太多人手握雄才偉略,卻不得良機者。千裡馬不遇伯樂,最怕是無所思而成了趨名逐利的行屍,不得不趨于庸碌......

——————————————————

很多彈幕踩羅晉演技,我倒覺得非常不錯,他都42了還能把握少年感毫不出戲,除了當年的小康熙李楠還有誰能拉出來一戰的?

以及步入中青年後的狀态也都轉折到位,尤其在失去唯一支柱孝莊太後的前後轉變拿捏的非常到位,人這一生隻有來路還在才能保持真性情,一旦斷了來路便無所顧忌。子女和枕邊人也從來不能填滿那個空洞,沒有長輩帶路的人生是比地獄還凄苦的,康熙至少擁有過幾十年很不錯了。

不敢相信羅晉憑新三國的劉協讓人眼前一亮至今居然已過去22年了...

還能遇到這麼棒的劇本,真好~

—————————————————

98抗洪的慘烈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

小時候電視裡那人牆去堆的鏡頭至今深刻,三峽工程等讓後世免于水患之苦,真的是千秋功業!如今除了大暴雨過量引發的水患,很少再聽到淹村淹田的新聞了,雖然有現代技術支持,但可能也有老祖宗們的經驗之功吧~

華夏民族真的好棒!

隻要還有一束光在就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