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經典影片《美國精神病人》确認将拍攝新版。
這部誕生于2000年的電影,自上映以來就争議不斷。
生猛血腥的尺度、大膽赤裸的諷刺,讓它在多個國家遭受嚴格審查和删減。
而影片末尾留下的開放式結局,也引發了觀衆的各種猜測,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在翻拍的新版到來之前,今天就來帶大家回顧這部難以被超越的“變态神作”。
美國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導演: 瑪麗·哈倫
編劇: 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 / 瑪麗·哈倫 / 吉娜薇·特納
主演: 克裡斯蒂安·貝爾 / 賈斯汀·塞洛克斯 / 喬什·盧卡斯 / 比爾·薩奇 /
類型: 劇情 / 恐怖 / 犯罪
上映日期: 2000-04-14(美國)
片長: 102分鐘
這部電影改編自布萊特·伊斯頓·艾利斯創作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故事。
影片上映于本世紀初,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可以說是群星熠熠。
瑞茜·威瑟斯彭(《律政俏佳人》)、威廉·達福(《蜘蛛俠》)、傑瑞德·萊托 (《夢之安魂曲》)、賈斯汀·塞洛克斯(《穆赫蘭道》)等好萊塢知名演員,都在片中貢獻了精彩表演。
瑞茜·威瑟斯彭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出演本片男主角的克裡斯蒂安·貝爾。
衆所周知,貝爾因其驚人的身材管理能力,有着“橡皮人”之稱。
他在本片中呈現了演藝生涯中堪稱極緻的健美身材,被觀衆譽為“史上最具魅力變态殺人犯”。
也正是因為這部影片,貝爾在好萊塢一炮而紅,後來才有機會和諾蘭合作出演《蝙蝠俠》系列。
貝爾在片中飾演的角色名叫帕特裡克·貝特曼,是一名“華爾街驕子”。
他在父親的公司上班,身處日進鬥金的金融行業,每天過着極其奢華的生活。
身穿阿瑪尼定制西服,脖子上系着華倫天奴領帶,手戴勞力士手表……全身上下、吃穿用度無一不是名牌。
除了對物質的追求,貝特曼也是一個對自我要求極高的人。
每天一睜眼,他就會嚴格執行自己的鍛煉計劃,練出完美的肌肉線條。
随後用昂貴的面膜和護膚品保養自己的皮膚,用高端的沐浴露清潔自己的身體,把精緻的生活态度體現在每一個細節。
經濟獨立、生活自律、性格堅毅笃定,貝特曼一個典型的“西格瑪男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貝特曼身邊的朋友也全是社會最頂層的精英分子。
他們聚會時會去時下最熱門的餐廳,聊國際政治、社會經濟、種族歧視……
當然,這些富豪之間也會進行攀比,哪怕隻是一張小小的名片,也能從字體、設計、做工、印花等細節體現主人的品味和身份。
在影片中,導演把交換名片這一幕拍出了懸疑片的緊張感,并深入剖析了貝特曼的内心獨白,讓人覺得荒誕卻又合理。
貝特曼每天過着物質充盈的奢靡生活,但他卻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他感覺自己是一個内心空洞的人,充斥全身的隻有貪婪和厭惡兩種情緒。
最可怕的是,他還有一種破壞和殺戮的欲望在作祟,感覺随時快要爆發。
在一次聖誕聚會中,貝特曼被一名富豪朋友艾倫錯認成馬庫斯,但他卻并未糾正。
他早就看艾倫不爽,于是将計就計,以馬庫斯的身份預定餐廳,并邀請艾倫去吃飯。
随後,貝特曼把喝得半醉的艾倫帶回家,用斧子将其殘忍殺害。
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貝特曼來到艾倫家,打包了幾件衣服,并錄制了電話語音,僞裝出艾倫出國的假象。
此後,貝特曼又多次把街頭的應召女帶回艾倫家中,将她們殺害後藏屍于艾倫家中的衣櫃。
嗜血的基因一旦覺醒,就再也難以回頭。
誰也想不到,這個看起來風度翩翩的投行精英,已徹底變成一個殺人如麻的變态殺人犯。
艾倫的失蹤引起了家人的注意,一名私家偵探開始介入調查。
貝特曼作為與艾倫有往來的朋友,也多次被偵探問話,但他每次都東拉西扯地應付過去。
貝特曼依舊過着極其分裂的雙面生活:白天西裝革履,晚上嗜殺成性。
但他卻并不因此滿足,反而情緒變得更不穩定,随時處于崩潰的邊緣。
在電影末尾,貝特曼用槍在街頭殺死多個路人,随後倉皇逃回家中。
他已經徹底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厭倦了身邊的一切,整個人處于完全失控的狀态。
于是他打電話給律師,交代了自己的所有犯罪曆史,終于獲得了内心的釋然。
當第二天的太陽升起,貝特曼已經準備好迎接生活的變故。
可荒誕的是,貝特曼身邊的一切依舊如常,他也并未受到任何處罰。
他找律師詢問情況,但律師卻以為貝特曼隻是在開玩笑,因為他前不久剛見過被貝特曼殺死的艾倫。
他又來到艾倫的住處,發現這裡的犯罪痕迹都已消失,藏匿在櫃中的屍體也都不見,隻有一個陌生的中年女人趕他離去。
貝特曼又回到了曾經的生活,發生的一切就像幻夢一場。
他試圖尋求理解,但卻無人懂他;他坦白所有罪行,卻沒有受到懲罰。
他依舊沒有找到自己的出口,但他知道自己并非一個人,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還有無數個貝特曼,正在經曆着相同的一切……
作為一部驚悚/恐怖片,《美國精神病人》在恐怖感的營造上十分到位。
它借鑒了《德州電鋸殺人狂》等經典影片,在殺人工具上玩出了花樣,電鋸、斧頭、釘槍等工具輪番上陣。
不僅血腥度十足,影片在攝影和構圖上也十分考究,給觀衆帶來了極強的視覺震撼,也成為了許多人的童年陰影。
對于影片的結局,也始終存在兩種觀點的交鋒。
一方認為貝特曼确實殺了人,另一方認為貝特曼的殺人隻是幻想。
因為影片中曾出現貝特曼服用精神藥物的鏡頭,且他是一個常年吸毒的瘾君子,極有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而臆想出一切。
對于第二種觀點,影片中也有許多細節可以佐證。
首先是片中出現的名片,每一張都有拼寫錯誤,這不符合上層階級的嚴謹作風。
Acquisitions(收購)拼寫成了Aqustons
其次是貝特曼在槍殺路人之前,曾看到取款機上出現“喂我一隻流浪貓”的字樣,很顯然這是他的想象。
最後是艾倫被殺害一事,被律師直接否認。
貝特曼藏在衣櫃裡的屍體,也都全部離奇消失。
所以,這一切到底是貝特曼臆想出殺人的情節,抑或是有其他人隐匿了艾倫的死、處理了艾倫家中的屍體?
電影并未給出最終的明确答案,又或者兩種答案皆有可能。
相信每個觀衆在看完電影後,都會得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在《美國精神病人》故事發生的80年代,美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
但與此同時,轉型期的美國也面臨着諸多的社會問題。
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對年輕人的思想腐蝕,種族歧視和性别歧視普遍存在。
金錢至上的觀念被奉為圭臬,物欲橫流使得每個人的内心變得無比空洞。
貝特曼所代表的社會頂層精英,看似關心政治和經濟,實則也是物欲的奴隸。
口中大談和平民主、權力平等,但卻把女性當做玩物,用暴力和殺戮來彌補内心的空虛。
片中有個十分諷刺的情節,貝特曼把一具被虐殺的屍體裝在在袋子裡,打算運出去抛屍,卻在街頭打車時偶遇朋友。
朋友看見了貝特曼手裡的龐然大物,但他并不在意裡面裝的是什麼,隻關心這個華麗的旅行袋的品牌,影片的諷刺意味在此刻達到了高潮。
而當貝特曼穿着華倫天奴的雨衣、手持普拉達的斧頭進行虐殺時,消費主義對人的戕害也在此刻變得具象化。
屏幕前的每個人,都是這把斧頭下的受害者。
總的來說,《美國精神病人》絕對是一部值得反複觀看的驚悚/恐怖片。
它雖然誕生于20多年前,講述的是40多年前的事,但哪怕放在今天來看,其内核表達依舊毫不過時。
如果你喜歡看大尺度變态虐殺片,《美國精神病人》一定能讓你爽到過瘾。
當然,如果你奔着貝爾的身材去,這部影片也必定讓你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