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沒看懂,結合着解析再看一遍才覺得意味深長,李安不再把重點放到了男孩兒與父親之間敵對壓抑極其重輩分,以及互相理解的問題上。李安轉過頭探讨父女之間的情節,以性壓抑貫穿始終,包括剪輯都在戲谑的調侃性壓抑,大姐站在了與父親一樣壓抑性沖動的統一戰線,因此設計了寫情書一個爆發點,讓無處安放的情欲充分爆發,完成了大姐與父親結婚這一潛在夢想。,隻不過替代到了體育老師身上,二姐以對抗的方式獲得關愛。最獨立,最現代的一個人,在最後回歸主題,他竟然是孤零零留在最後的,也隻是為了強調婦女之間的關系,小妹呢?在兩個姐姐之間周旋,獲得一點僅存的家庭關愛。于是導演安排他有意無意間搶了閨蜜的男朋友,并且快速的獨立出去,景鳳和豬爸爸這一條線呢,一個是面對着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一個是缺失父親的戀父,他們結合在一起更加呼應了主題,不過想不到做菜竟然是彌漫情欲的場景,我都看不出來,太失敗了。很多小細節做的都很好。比如剪輯方面對性的戲谑,還有野貓,還有大姐煩躁的片段。。很好奇李安為什麼會做出這些故事來,他的初衷是什麼? 難道隻是從男孩兒跳到了女孩兒嗎?那為何會寫出如此細膩的劇本?包括味覺這條線也是太絕了。李安他爸真是李安永久凝視的對象,母題還是身不由己,不管是受原生家庭的拉扯性沖動,就像影片中強調的食色性也。還是受文化沖擊,還是受時代潮流的變遷?還是說因為性取向的原因受到了現實世界的壓抑,還是身在江湖?種種倫理,種種責任,身不由己。真是個生活大師啊!
食色性也,人究竟為了什麼牽絆?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奇怪的觀感
很奇怪的觀感, 邏輯上很多明顯的漏洞,比如人類造機器人的時候并沒有什麼預防的原則,導緻後面的暴動也好,世界末日也好,對機器人的仇恨也罷,都顯得沒有由頭,還有就是這個小孩,他究竟是否擁有情感也值得斟酌,僅僅是邏輯的選擇判斷呢還是說他真 ...
我的“過春天”
我是生在澳門,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珠海,澳門兩地跑上學,同樣也是單親家庭,同樣也是較為匮乏的家庭生活,上學,還有放學到回家的這段時間裡,我擁有了這種對于同齡人來說十分值得羨慕的自由,我在路上聽各種各樣的歌,讀着各種各樣的小說,看着各種各 ...
女人必須要爬樓梯
走上樓梯仿佛預示着傳統日本家族觀念中女性地位走向現代化,傳統儒家與武士道中女性的貞操一直被視為私有物,在現代化的轉型過程中,這樣的倫理觀念逐漸變成男性單方面的壓迫,而這樣也就導緻了貞操成為了商品,在這個時候強調貞潔概念的男性并不是為 ...
爵士是遊子的良藥,是孤獨的布洛芬
真男人懷着對遠方的追求,對漂泊四海的生活向往,又同時堅守着心中的道義。堅守着心裡那隻為一人敞開的癡情。如此一來,便達成了潇灑的平衡,得以有浪迹天涯的勇氣。(浪子情懷總是詩呀) 用動畫的形式拍出了每個人孤獨的抽着煙,在一家破舊的酒吧 ...
二元對立
黑塞的《精神與愛欲》裡面說過“一切都似乎是二元的,都基于一種根本的對立。”也是貫穿了本片的一點。既有卡米納和西蒙的感性與理性的對立,西蒙與陸修之間爆發與隐忍的對立,還有螺旋族本身進化與毀滅的對立。反螺旋族的解決方法是隐忍與壓抑,而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