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是豆友的一則評論的說法,正中下懷,借來用用
充滿不适感的一部改編。
不适之一:第一幕黑白的色調,追憶波洛的過去,倘若隻是寫失去愛人對波洛的打擊也就罷了,非要來一出兵不血刃屈人之兵,來秀一下波洛的智商,然而戰場終究還是戰場,血腥難逃,這一點恐怕并不會讓觀衆更喜歡這位比利時大偵探,至少讓我倒足了胃口,而後牽強地把胡子和愛情聯系到了一起,在影片的結尾,又來呼應一筆,就好像阿Q的句号一樣,非要畫圓不可。
不适之二:蓋爾加朵飾演琳内特似乎也并無不可,然而這樣一場混亂的出場,把原本令人驚豔的琳内特和加朵生生捏造成了一個惟性是瞻的富婆,而這也是電影中不适之三:傑姬和西蒙的出場。兩人以舞蹈出場,和書中的描寫并無太大出入,然而這番舞蹈的場面,讓我深刻理解了原作中莎樂美·奧特本太太的觀點,理解了何以羅莎莉會說她:心中沒有上帝,隻有性。這番舞蹈仿佛就是在衆目睽睽之下的做愛,而在神廟上的一出前戲,更是把這段話演繹得淋漓盡緻。私以為奧特本太太在小說中本無足輕重,雖然頗有點女版勞倫斯的風範,但也并非是在解釋琳内特和西蒙之間的愛。也許是我理解不夠。另外,我也覺得西蒙的選角看不出魅力何在,若是年輕時的小李子,或許還可以讓琳内特心動幾分。
不适之四:電影裡的波洛完全不像小說中的波洛,不夠冷靜,也不夠紳士,也不是那個愛成人之美的月老了,隻剩下咄咄逼人和為愛昏昏,不知道是如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最為不适的是,這位波洛還身手敏捷地來了一回舞刀弄槍的追逐大戲,一點兒也不像來自阿加莎筆下,更像一位硬漢偵探的形象了。
不适之五:原作中确實描寫了種種愛人,有因愛發狂,有因愛生恨,有愛而不得,也有如願以償、終成眷屬,有志向相投、比翼雙飛,所以愛的種種,與慘案相比,也是衆生相。而電影中的愛,表現着實膚淺,隻剩下蒼白的呼喊罷了。
如果隻是沖着加朵來看,或是看一看尼羅河上的風光,那就看看吧,如果是阿婆的粉絲,還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