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es, lilies not for me,Flowers of the pure and saintly —I have seen in holy places …Lilies in the altar vases,Not for me. —— 《Poppies》(Digby Mackworth Dolben)

這部取名自Digby詩歌的電影講述了一個詩意與現實并存的故事,在1920年代的英國,年輕作家Owen被送入一家試圖通過實驗性手術“治療”同性戀傾向的醫療機構,在治療過程中,他被安排與護士Dorothy進行每日的“下午茶約會”,以幫助他适應所謂的“正常”異性戀生活。然而,随着劇情的發展,Owen與Dorothy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多蘿西逐漸對這種“治療”方法産生質疑,并開始支持Owen追求真實的自我。電影通過Owen的回憶與寫下的文字,用插叙的方式重現了Owen一生中遇到的兩個男人以及他曾短暫擁有的快樂時光。

...
一部“關于選擇愛而非恐懼”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百合”不僅是對傳統宗教和社會規範的象征,也是對同性戀群體的隐喻。百合常被視為純潔和聖潔的象征,而電影通過引用詩歌與深刻叙事,用這一意象揭示同性戀群體在曆史中遭遇的偏見與困境,質疑那些被強加的“純潔”與“正常”标準是否真正适用于所有人,并呼籲大家反思社會對“正常”與“美好”的定義。

因此,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關于愛情和自我認同的電影,更是一部講述抗争與自由的電影,通過Owen的故事與經曆探讨同性戀者在面對社會壓迫和自我認同時的掙紮與抗争。正如導演所說,“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于一段鮮為人知的酷兒曆史,但令人震驚的是,這段曆史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這部電影能夠觸動人們,讓他們重新審視那些萦繞在心頭的故事,并記住,自愛是一種革命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