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後腦子裡湧出的第一句話是張愛玲那句蠢話。

“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

但張愛玲畢竟沒有紮根固守的勇氣,受到她所經曆的局限性,隻看見了生活瑣碎的痛苦,看不見真正隐秘在瑣碎裡的珍珠。

這部電影的導演多多少少也有同樣的毛病,生活一地雞毛的背後,卻處處顯露出大家族的優渥,作為行将就木的奶奶,在家人眼中已經沒有搶救的價值,卻依然能住進環境優美、條件良好的療養院接受無意義的治療,這似乎是一種愛的困境,但同時也是無數小鎮普通家庭求之不得的困境。從這一點上,電影總讓我帶有一種對中産階級的批判而一時不太能代入,但導演對這點處理得還挺好,沒有過多強調生活外在顯化的享受,而是帶點女性氣質細膩地聚焦在家人間既愛又恨又愛的情感紐帶之上,在這部電影裡,每個觀衆應該都能找到自己的視角審示這個似曾相識的家庭。

說回電影的主題,聽說這個片子曾名為《早登極樂》,個人認為是更為切合主題的命名。生離死别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經曆的課題,親人的離世,在這個世界上不過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事情,失落和悲傷固然避無可避,但大多數人都能通過某種方式将這一具體的痛苦轉化成賴以生存的空氣環繞在自己周圍。如何表現與這一特殊又普遍的痛苦和解,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期待。

可惜作者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讨好當下某部分的觀衆,取了這麼一個不倫不類的名字,将全篇的重點放在了莫名其妙地批判“爹味”之上,導緻電影的深度大大地打了折扣(以此扣一分)。在我看來,爹味也好、媽味也好、奶奶爺爺味也無所謂,都是每個人傳統家庭的慣性下順勢而為的角色扮演,如何找到這些讓人不太喜歡的爹媽味之下,被掩藏着的對于家人之間的愛,才是本篇應該重點尋找的主題,批判和逃避并不能正在達成和解,隻有接納和愛才是。

最後,電影的末尾讓全篇多了一分魔幻文學的色彩,我想這是導演當下能想到的最好的處理方式,出逃固然很爽,但奔跑過後又如何邁入家庭與生活,我想這是導演現實裡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