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清明節看完了《苦盡柑來遇見你》,想到了我的外婆,奶奶。光禮再生後還是選擇成為一名女性,也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想,我的外婆、奶奶,她們一定去了想去的地方,實現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或許有一天再重逢,她們在一定會為我感到驕傲。感謝一代又一代勤勞、不屈服、與命運抗争的女性。她們為我們開路,又在新的起點等待着與我們重逢。

有些話知道是一回事,看到是一回事,實際經曆後又會是另一回事。比如說: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她真的不知道怎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又比如說: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又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再比如說:我不想讓我的女兒成為收拾餐桌的人,我想讓她不開心的時候能一把把桌子掀了。

于我而言,《苦盡柑來遇見你》就是一部讓我看到這些話,并能帶我重新思考這些話的劇。很少有一部劇能讓我每一集都哭到不能自己,幾乎沒有一部劇讓我看完後能量耗盡又内心暖暖。我想,是因為這部劇重現那些已知的人生道理時,又以一種溫柔的方式直達我的内心,激活那些我過往忽視的記憶。比如:我的媽媽從不會教我如何收拾餐桌,她會送我學鋼琴,學舞蹈,學畫畫。又比如:我的媽媽從不着急我的愛情、婚姻,她卻支持我出國留學,做我想做的夢,時刻告訴我年齡不是阻礙夢想的借口,任何年齡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當我問她:“我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你會着急嗎?”她說:“我從不着急,因為你外婆也把我養到二十四五歲。”

當然,我和媽媽的關系也不總是和睦的,盡管她總是期待母慈女孝的狀态,我們也總是吵架。就像金明也會發脾氣:“長女、驕傲,這些詞讓她背負太多。”我有時也會怪她,我不想為了她留在家鄉工作,我還想去看看那個更廣闊更美麗的世界。于我而言,媽媽就是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一個我永遠可以與她對着幹的“反派”。

當愛純和她孫女說:“要好好對待我的女兒,她是我的最愛”時,我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感受到:原來媽媽也是外婆的寶貝女兒。盡管母親以前老是驕傲地向我炫耀,外婆在她高中回家時都會寵溺地說:“我的大寶回來了。”是的,是外婆的愛讓我的媽媽成為了現在的媽媽。我今後要對她更好,我要少惹她生氣。

當金明遇到一個嚴苛的準婆婆,遭到規訓與pua時,我會想起那些我永遠也讨好不了的人。金明最後哭着對準婆婆說:“阿姨,我媽媽會哭。”于是我想,我也是媽媽最愛的寶貝,如果我在外受到了一點點委屈,我媽媽也會哭。為什麼在家裡是公主的人,在外面要活得那麼憋屈?我應該更好地對自己,減少接觸那些讓我不開心的人,盡量少做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我要保護自己,為了不讓最愛我的媽媽哭泣。

這些人生片段與這部劇産生共鳴,讓我哭得像個淚人。這部劇的很多切片片段,又如同老師一般,教會我們如何去愛、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去愛,也時刻提醒我們,生活就如同大海,你讨厭它時它給你驚喜,你愛上它時它又無情地給你重擊。

生活不公平地給予我們挫折,你不能預測,隻能應對。還好,我們還可以決定如何應對。或許,最簡單有效的應對方式就是——活下去,隻要活下去就會有希望。是的,我曾經也想一了百了,可真正到了那個時刻,我想到的全是媽媽對我的好,是媽媽對我的愛挽救了我,讓我逃離那一場噩夢。于是活下來的我才有資格對當時的那個自己說:“沒關系,再堅持一下。隻要堅持呼吸就好。”看到劇裡愛純對銅明永無止盡的思念後,我更想好好活下去了。因為我不想讓媽媽心碎,因為我深知我是她的全世界。

愛純沒有上過高中最終也成為了詩人,寬植用自己的勤勞和善良成為了富人。這讓我感到溫暖。因為這讓我覺得:好人終有好報。隻要不放棄,生命之樹終能開花結果。劇中榮蘭的一生也足夠傳奇,她堅持着學習,逃離了有毒的關系,實現了獨立。這給予我勇氣,讓我看到終身學習的力量。盡管這隻是電視劇,是虛構的,但也足夠讓我看到明天的希望。

于是,我也想,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一種範本。不去借用别人寫好的模版,我想寫一本自己的原創小說。用自己的人生寫成。酸甜苦辣,都由我自己寫就。這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這就是我的夢想。還有,沒有遇見梁寬植那樣的男人,我就不會走入愛情,進入婚姻,因為我值得被珍惜被寵愛。我要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感謝導演和編劇寫成這樣美好的故事。感謝所有演職人員用心的演繹。我想,這部劇會像燈塔一樣,照亮我的人生。

“如果做不到就别硬撐,我們永遠都在你身邊。”做不到的時候,就多看看那些燈塔,想想他們也在經曆相同的事情,或許就會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