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孤注一擲讓孫陽火了,在擔心演員會不會太火而忘記自我的同時,又回憶起了《過春天》,身邊還是沒有幾個人看這部電影,于是隻好自己再次回味了一遍。
在經過師姐的拉片課後再看這部電影仿佛更加清晰了。與别的青春商業片不同,《過春天》沒有矯揉造作的視聽語言,沒有鋪天蓋地的背景音樂,也沒有過于柔焦的夢幻鏡頭,更沒有為了炫技的各種蒙太奇。它是平靜的,但又是熱烈的。
首先,在香港和在深圳的拍攝手法是不一樣的,深圳更多的是固定鏡頭,傳達了一種城市秩序應有的穩定。香港更多是手持鏡頭,晃動,貼近人物,一種擠壓感,符合香港這個逼仄的城市帶給人的感覺。另外聲音也是如此,深圳的聲音空間是開闊的,而香港是更貼近。
其次,對于青春期的少女描寫也是細緻入微的。和其他國産青春片不同,她沒有那種富貴或者貧窮帶來的與周邊人有着巨大反差的感覺,也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沒有衆星拱月的特殊感。佩佩隻是一個普通女孩,普通得仿佛是我們身邊衆多同學的其中一個,正是這種親近感,才會愈發讓人覺得,這确實是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從而在看電影的時候也會更加容易去接受,這并不是一場夢,是在看一個女孩的青春經曆。
電影其中的一條線就是她的身份認同問題,作為“單非仔”,佩佩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屬于哪裡的人,缺少歸屬感和親情的溫暖,導緻她覺得在花姐的窩點一起吃飯的時候也能感覺到溫暖。她或許知道做這件事是不正确的,這些人也不全是好人,但是對于一個青春期的女孩來說,這種關注和肯定的聲音太重要了。佩佩的數次從香港到深圳的往返,其實都是在完成她青春的一次次闖關。影片中她穿過香港到達深圳的分割線是模糊交融的,實際上也就是她在找尋自己的過程中,她也不清楚自己屬于哪裡。
但是當在影片的最後,她帶着媽媽登上了香港的山頂的時候,或許她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并且她也徹底完成了她的“過春天”。
另外還有一條不得不提到的線,阿豪和佩佩。我在看了白雪導演的采訪回答後更明确了一點,這确實不是愛情,是一種青春的荷爾蒙釋放,兩個人或許互相吸引,但是現實有很多阻力讓他們無法把這種東西釋放出來,所以一直壓迫在心裡。這種按耐和忍受荷爾蒙的别扭感,和暗流湧動的情愫,是暧昧最獨有的感覺,也是青春期最好的代名詞。無論是佩佩将成年但又未成年的年齡,還是佩佩和阿豪的情愫,抑或是他們走私手機的這個行為,都是某種無法定義的灰色地帶。灰色地帶,對于還沒建立起自己人生觀的青少年群體來說,往往危險又迷人,讓人忍不住想要嘗試,享受這份刺激,同時又提心吊膽,擔心會觸犯到某些規章制度。
最後再來說一下白雪導演自己提到的,關于對影片中的人物略加保護的事情。雖然這部影片相較于其他青春片确實是非常地接地氣,質感也真實不含糊,但青春就是朦胧不清的,無法有一個明确答案的。所以“溫柔地看世界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總的來說,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
——2023.8.15
|最最愛的青春片目前沒有之一 (之前看了竟然忘評分了)
台詞和語言上很接地氣特别是對于廣東人來說 有一種青春的彷徨失措和主觀視角的迷茫感 特别特别喜歡這種暧昧的感覺 說不清 但又确實存在的粉紅 一直彌漫開來 又看不見 摸不着 很缥缈 很興奮 很夢幻
——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