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今年看到的最能共鳴的女性向電影。不是因為電影拍的多好,恰恰是不夠好——不夠個人史詩向的“非凡”,不能像尖銳的針猛一頭紮進人心底,鑽出血迹,卻是用最滞澀緩慢的擠壓擠壓,終于呼啦一下像氣球排空。
代簽的報名單——被否認的主體性
這是整部電影最讓我淚目的一個細節。女兒下意識的主動攬過母親簽名填表的寫字的動作,下意識否認了母親書寫的能力。可是母親也接受過高中教育,這是不必代勞的小事。
你可知道,我也曾有過光輝燦爛的青春?認知差距,好殘忍的提醒,我如今在角落的灰塵裡。我以為我隻是落了點灰,你們都覺得我鏽爛了。
可不是快生鏽了嗎,在日複一日的機械性付出,成全你們的獎章之後,我還剩多少夢想的光潔?
可我不是必須做這些的——不再等待,不再成全。我可以走,我有出走的決心,以及其實從始至終都具備的,出走的能力。
她們離遙遙的遠方,隻差那麼一點不負太多責任的,出走的決心。
少一點莫須有的責任,滾石般出走的決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