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這部電影的我躺在床上,心中仿佛有台風正在肆虐,久久不能平複。不知道什麼樣的文字可以形容出我的震撼。
這部電影,私以為應該分為三部分。三部分緊密相連,相互照應,讓這部電影成為留名影史的作品。
第一部分是背景的交代,也是整部電影基調最輕松诙諧的一部分,甚至一度讓我認為這是一部類似《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喜劇。這一部分的後半,主角的父親告訴他:你從老虎眼中看到的,不過是你自己情感的倒影。你所看到的,僅僅取決于你所相信的。到了這時候,我方才感受到這部電影散發出來的哲學主題。
第二部分當然就是充當“豬肚”的奇幻漂流部分。這部分的漂流經曆,馴虎驚魂,和漂流路上的那些仿佛來自另一世界的絕美景色,哪怕是我僅僅從如此渺小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中窺探,都覺得那絕非人間之景色:俯視角的一葉孤舟,不光展現出孤獨寂寥,還有一種《小石潭記》的既視感——“皆若空遊無所依”;萬隻飛魚越過,仿佛萬支箭矢破空而過,所過之處蕭聲陣陣,魚鱗落在身上好似銀甲披身,寒光凜凜;海上風暴攜滅世之勢,将船隻弄于股掌之間,船如飄零落葉,在海面陣陣翻飛。更不要說當時在影院享受的那些觀衆,我甚至都有些嫉妒了。
第三部分乃是整部電影最振聾發聩的一部分。主角坐在椅子上,平靜地講述完了這一切,一滴淚流出,又開始講述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這個故事裡隻有廚子,水手,母親和主角活着坐在了救生艇上,水手摔斷了腿,因為傷口感染死去了,廚子用水手的肉當做魚餌,母親作為信教者無法接受這樣的做法,而廚子也處處看不慣母親,在一次的争執中痛下殺手,主角一怒之下殺死廚子。從此,少年派的孤獨漂流開始了。哪一個故事是真的,哪一個故事是假的,我們完全不知道,總之編劇選擇讓我們看到的,是奇幻漂流。
講完第二個故事的時候,主角的嘴角彎起了詭異的弧度,是讓人心驚肉跳的微笑。此時我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這個故事講完,正是和第一部分主角父親說的一模一樣——你看到的僅僅是你相信的。兩個部分遙相呼應了起來,也給整部電影蒙上一層懸疑的色彩。這時,整部電影的中心終于完全浮現出來。
第一個故事裡,主角一直在呼喊着上帝,希望神可以給他指引,而神似乎确實這麼做了。而第二個故事,卻是一個沒有神話的殘酷故事了,沒有孟加拉虎,沒有紅毛猩猩,隻有殘忍的殺害和同類相食。也許對于現實的認知不在建立信仰的那一刻,而是在信仰崩塌的那一瞬間。年少的主角在看過老虎捕獵後信仰出現裂痕,發現世界如此乏味和無聊,漂流中的少年親眼見證母親被殺害,廚子把水手的屍體當魚餌,是否信仰會完全崩塌呢。
以另一個視角來看,其實老虎就是主角自己,紅毛猩猩是主角的母親,斑馬是水手,鬣狗就是廚子。兩個故事是能夠一一對應起來的。主角馴服猛虎的過程,似乎就是主角在與信仰崩塌後的自己和解的過程。
這件事在現實中似乎是有原型的——1884年,“木犀草”号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 被困20天後,船員A、B表示,以17歲男仆理查德·帕克的的死換取其他人的生存才是明智的選擇,而船員C反對。 最終A殺死了理查德·帕克,事後三人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 後來法庭依法判處A和B死刑,但英國女王将刑期減至6個月監禁,因為她認為A和B是吃了理查德·帕克的屍體才活下來,如果把他們判處死刑,那麼理查德·帕克就白死了。 英國女王最終确立了一個普通法的先例——危急狀态無法構成對謀殺指控的合理抗辯。 老虎的名字正是理查德·帕克。電影中,理查德帕克吃掉了剩餘的動物,而第二個故事裡,船上發生的事情蠶食了主角的心。
電影的第一部分好似一杯水,第二部分是把水燒開的過程,若電影停在這裡,我們都能喝到滾燙的水來解渴,而電影的第三部分,就是在這杯滾水中加入了一份濃縮咖啡液,讓這一杯水變得香醇,而咖啡液和水交融的過程,也令人如此着迷。
若說對于這部電影有什麼遺憾,便是無法在影院中感受電影給我帶來的震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