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爛漫時》女性主義議題大彙總

國慶節刷完了電視劇《山花爛漫時》。看完之後,心潮起伏,它真是一劑治愈疾病的良藥。身體上,每集都有淚點,治好了我的眼睛幹澀;心理上,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張桂梅老師樂觀向上的精神,頓時讓我覺得生活中那些蠅營狗苟的勾心鬥角都不值一哂。
更令人可喜的是,該劇劇本在張桂梅老師的建議下,突破了偉光正的刻闆化塑造,讓張桂梅老師變得接地氣,讓她的語言技巧、教育理念,在細節中變得真實可信。結局上,避免了“功成名就”的固定模式,而是根據張桂梅老師的建議,改為精神的傳遞,在平凡的生活中戛然而止。
無論是要表達的主題,還是創作技巧,該劇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同時,該劇還将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女性主義話題,巧妙的借助人物和情節融入劇中,通過微言大義,讓人豁然開朗,将高大上的學術議題,變成了談心交流,具有女性“啟蒙”的社會意義。今天,就帶領大家逐集梳理劇中讨論到的女性主義議題。
第1集:
1.生育機器

張桂梅剛進村子,碰見一個孕婦,已經生了三胎女兒,婆婆希望她再生個兒子。
這就是後來在黨代會上張桂梅提出的,改變女性這種貧窮和愚昧的代際循環的現象。
中國式婆媳關系、中國式婆婆,我在以前的很多文章中專門論述過,參看這篇文章:
點開閱讀:“給寶寶換尿片,想含他的小雀雀怎麼辦?”——母對子的亂倫壓抑研究
女人一旦成為婆婆,會自覺地把自己男性化,主動去維護父權,做戕害下一代女性(女兒、兒媳)的幫兇。
續香火,傳宗接代,這種事往往婆婆更起勁兒。
2.女性價值



除了在婆家的生育價值外,在儒家流毒無窮的孝道下,女性還有被娘家出賣的價值。
3萬塊錢,谷雨的爸就要把她嫁(賣)給别的成年男人做老婆。
相比于谷雨所處的年份,到現在的天價彩禮,可以看出這樣的變遷:以前女人不值錢,幾個錢就賣了;現在男多女少,奇貨可居,于是彩禮動辄幾十萬。
然而,這就是女性地位上升了嗎?
恰恰相反,不變的、甚至更加鞏固的,仍然是父母出賣女兒的那套封建思維。
以前見人家生了兒子,就會說這家有福了,因為兒子可以續香火;現在生了女兒,也開始說人家有福了,因為彩禮高,賣一個女兒就是三四十萬,更不用說女兒出嫁後讓婆家不斷地倒貼,做扶弟魔。(說生女兒好的,真的就是生女兒好嗎?大概率女兒後邊,父母還會再生一兩個弟弟)
我曾經看過一個卷宗,有一對父母,長得還算不錯,生的兒子女兒也帥氣漂亮,但家裡窮嘛,女兒天生足有殘疾,且有精神病。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奢靡生活,為了給兒子攢下兒媳本,父母做主,以每次二三十萬的彩禮價格,把女兒先後賣個四家做媳婦。每嫁一戶,就生個孩子,随即她父母以家暴為由,向法院起訴離婚,離婚後,因女兒是精神病,沒有經濟收入,所以也不必給男方付撫養費。男方覺得起碼這女的給自己生了個孩子,也就很痛快的離婚。後來第四家、第五家男方以女方父母詐騙報警。
所以,抛開男女性别,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父母看重的都是子女的投資價值,看看能不能給自己的後半生帶來金錢和孝順,可以讓自己躺着享福,不必勞作。
越是底層,越是窮人,這種“投資+投機”的思想越牢固。然而,他們也不肯為子女做太多的投資,最好是用最少的投資,把子女養大成人,減少支出,賣個好價錢,并長期收益,獲得最高利潤。
到了第2集,谷雨那個欠揍的爹,腆着臉去找張桂梅要錢,仔仔細細的算賣閨女的賬,就是這個心理。
第2集
3.體諒與感動

張桂梅要去參加黨代會,一高興給福利院孩子們做頓好吃的,(這個劇我看了一半才看明白,張桂梅在女高上課,晚上和方瓊阿姨住在福利院,她原本就是福利院院長)羅一一有先天性胃病,紅燒肉吃多了,犯了胃病,住進醫院。
王曉霞大夫不知道羅一一和張桂梅的關系,誤以為她們是母女,就責怪張桂梅為什麼不照顧好孩子。等到方瓊講明羅一一棄嬰的身世,王曉霞頓時震撼了。
目送張桂梅和孩子們離開醫院,王曉霞心裡變得柔軟感動。當然,後面王曉霞和張桂梅處成了好朋友。
從這個醫生的角色,我們看到了女人對女人的體諒與關懷,也包括下一集裡,黨代會上采訪張桂梅的女記者。在看盡了電視機上滿屏的宮鬥雌競,女人之間的互諒互助,是如此的動人心弦,那種女性之間共鳴出的情感力量,不亞于男人之間的兄弟情。
有句話叫“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當文藝作品極力展現女人之間勾心鬥角的時候,它的受衆無非是看女人勾鬥打架為樂的老爺們(比如康熙皇帝喜歡看漢族裹腳的女人打架,覺得很有意思),以及被父權洗腦、喜歡在父權面前争寵的女人們(比如《甄嬛傳》《如懿傳》之類)。看完這類,觀衆會不由自主地代入,把自己代入,把身邊人代入,并熱衷于這種勾鬥。我以前說過,凡是不能促進你提升的,都是無用的消遣,看看得了,别當真。所以這種女性互助的情節顯得尤為動人。
4.黨代會發言

張桂梅這段黨代會發言,包含了各種女性主義議題。
貧窮導緻愚昧,愚昧加劇愚昧,循環往複,走不出命運的閉環。
張桂梅所要做的,就是阻止這種閉環,徹底解放女性!
再來看張桂梅所講的這幾個故事,因為我曾經去山區支教過,我對此有深刻的共鳴。
張桂梅講到,兩個十五六歲辍學的女孩子坐在門口,比誰的孕肚大。正是花樣年華,卻早已淪為人婦。
張桂梅老師講的還是保守的呢。我支教的地方,學校門口有一個小賣部,我常去給學生買零食吃,經常見到一個少女,營養不良似的,極其瘦弱,背簍裡背着個男嬰,我以為她是在帶弟弟。
後來,本地的老師告訴我,那少女才14歲,被村裡一個30多歲的男人強奸,生下男嬰。男人被判刑,男女雙方兩家約定,等男人一出獄,就安排他倆結婚。
那14歲少女并沒有悲苦的神色,面對同齡人反而有得意之色。
前幾年,網上也開始流行未成年少女生娃,很多城市裡的女孩以此為榮,說什麼提前完成了人生任務。
愚昧,無知,可笑!
大山裡的女孩們是因為貧窮,才會愚昧;這類城市裡的女孩們有那麼好的教育資源,還要炫耀未成年生娃,何止是愚昧,簡直就是自甘下賤!


會後,張桂梅接受記者采訪,她說,一個受過教育的女性,可以讓自己不再成為依附他人的藤蔓(這個詞發音是teng wan,必須為演員宋佳點贊,在這個很多演員總是念錯台詞、念錯音、甚至不念台詞的演藝圈,把字音念準雖是演員基本素養,但也已十分難得),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人生;一個受過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但是,張桂梅拯救的是有慧根、願意被拯救的女孩們,像那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怎麼都叫不醒的女孩們,我們也隻能尊重其命運,放下助人情結。
第3集
5.女性污蔑

老蔡是女高工地的工人,因為資金還沒到賬,發不下來工錢,就不大聽張桂梅的話,還在背後說張桂梅壞話,說她辦女校就是為了名利,氣得谷雨用“鐵頭功”一下子頂掉老蔡一顆門牙。
這一段其實展現的不是老蔡,而是現實生活中從過去到現在一直質疑張桂梅老師的各種噴子。
人之所以會用龌龊的思維去考量别人,要麼是見識過醜惡人性,看透了人心險惡,心灰意冷,不再相信世上有好人,要麼是本來就思想龌龊。
但張桂梅靠着一步一個腳印,靠實際行動,靠最後100個學生全都考上了大學,讓所有的污蔑質疑都閉了嘴。
老蔡和張桂梅的沖突化解的也很巧妙,一來讓張桂梅走進老蔡的家庭,引出“四朵金花”之一的蔡桂芝,二來和老蔡化敵為友。
題外話,電視劇《警察榮譽》的編劇就得跟這個劇好好學學。《警察榮譽》裡沒有一個矛盾沖突是最終化解的,還美其名曰還原現實生活,以表現群衆的無理取鬧、不明事理,塑造“全民皆刁民”的形象,讓大家共情我們民警多麼辛苦、多麼勞累、多麼受氣。但是你忘了最重要的一點,你沒有體現群衆工作的智慧,即解決群衆糾紛的智慧,說白了,就是無能!
——編劇的無能!
我作為民警,我看到這個劇,希望得到啟發,得到進步,希望可以借鑒你們的工作方法,以應用到我的工作中去,而不是跟你共情幾十集,結果一個方法也沒學到,就學會了跟着一起吐槽刁民;
我作為群衆,我看到這個劇,也希望看到我們的糾紛得到解決,而不是看到你們受氣了,我自己覺得不好意思,于是共情你們,覺得跟我同一階級的、除我之外的群衆都是刁民。
第4集
6.丁笑笑家庭

丁笑笑剛大學畢業,是高知識分子家庭,父母要給她安排工作。她很不耐煩。一聽到張桂梅的事迹,立刻就被感染。這個感染,就是女性意識的一種欣賞和向往。丁笑笑從父親的口述中,看到了張桂梅作為一名女性的價值觀和信仰,内心的觸動讓她毫不猶豫去參加了女高應聘。
父母為了子女前途,一般都會安排他們所謂的好工作,高工資,有面子,不勞累。父母不相信那種所謂的高尚的人格,犧牲的精神,精緻利己才是最佳選擇。
從另一個心理角度來說,父母希望子女跟他們一樣精緻利己,自私自利,這樣可以保證整個家族自私自利,确保資本鞏固和積累。他們即便能理解張桂梅這樣的無私奉獻之人,也不願意去做這種人。而且,子女變得高尚,父母面對子女,未免心中有愧,那父權本位思想就不牢固了。
所幸丁笑笑的父母開明大度,雖然中間他們反對女兒去女高當老師,但三年下來,他們沒有去找張桂梅鬧過,沒有硬逼女兒回家。高三女生畢業後,丁笑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父母對女兒的選擇表示欽佩和支持。
反觀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思想:不想讓女兒遠嫁,不想讓女兒在外地求學、工作。即便他們已經有了一個養兒防老的兒砸,但還是要極力控制女兒的活動範圍。你都已經有兒子在身邊了,還要求你的女兒經常來盡孝道,那你養那兒砸是幹嘛使的?況且你在養女兒的時候,是否偏心你自己心裡最清楚。
越是自私的父母,也是窮的父母,越不希望子女走遠、走高,他們怕你發達了就忘了他們,就控制不了你了,因此他們有意無意地會縮小你的思想範圍、活動範圍,給你的發展使絆子、扯後腿,叫你一生困死在這個小家庭周圍。
第7集
7.物化女性的手段之一就是把你養懶

女高新建之初,和旁邊的三中共用食堂、廁所。導緻學生們晚上還得抱團,由姚老師帶着去三中上廁所。早中晚三餐隻要去晚了,就沒飯吃。
資金不夠,為了解決吃飽飯這個問題,張桂梅自己先測試洗漱吃飯時間,分秒必争,開始對女孩們進行半軍事化管理。結果女孩們能吃上飯了,早睡早起也有精氣神了。
張桂梅的半軍事化管理有錯嗎?
我覺得沒有錯。物化女性的手段之一,就是把女人養懶,讓你覺得靠身體、美色、做低伏小,就可以不勞而獲。
所以人家可以理直氣壯高喊校訓“我是女高人……”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把自己變得自律自強,在遍地熬夜放縱的當代,是一項多麼稀缺的素質。
女孩們剛開始也不習慣,毛毛躁躁,但慢慢都變得效率化,這也為高三全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8集
8.青春期性别認同






甯華一直是個大大咧咧“女漢子”,忽然來了第一次月經,以為得了絕症,不辭而别。
張桂梅讓大家看看甯華宿舍裡留下什麼東西沒有,結果發現甯華的校服褲子上有血迹,這才知道怎麼回事。
大家說甯華經常穿男性内褲,還用紗布裹住正在發育的胸部。
甯華父母早逝,爺爺把她當男娃養,雖然祖孫相依為命,但内心深處還是嫌棄甯華的性别。
甯華為了撐起這個家,也把自己當男孩看待,從沒注意到自己是個女孩。
張桂梅火速趕到甯華家。在這裡不得不佩服張桂梅的語言技巧,将甯華所認為的“天大的事”,在談笑間解開她的心結。
張桂梅爬上山坡,氣喘籲籲,先問甯華是不是要上吊,是不是埋哪座山頭都想好了?玩笑話做開場白,然後告訴她沒得絕症,并塞給她一本青春期衛生知識手冊,讓她理解月經是怎麼回事,又囑咐她生理期應如何應對。緊接着又把買的衛生巾、胸罩塞給她。
甯華為來月經感到羞愧。張桂梅告訴她全天下女人都一樣。然後,張桂梅用簡單樸素的話,告訴甯華生理性别是天生的,改不了的,但人是千差萬别的,女孩也可以是又高又壯的。留長發短發,穿長褲裙子,那都是個人自由,誰都幹涉不了。你看人家歌星,大男人還留一頭長頭發,因為他是男的,他就不能留長頭發了?沒有人規定男孩該是什麼樣,女孩該是什麼樣,隻要不危害社會危害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
如果所有的老師(還有父母)都像張桂梅老師這樣尊重學生,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自尊自愛,哪會有那麼多跳樓的學生呢?
所以再插個題外話,我們這每年都有學生跳樓,大家似乎都見怪不怪了,跳樓的原因無非是學習壓力大,早戀被抓,甚至還有因為發型穿着被老師逼得跳樓的。早年有個高三女生意外懷孕,老師們不說正确引導家長和學生,卻一個個像捉奸似的興奮無比,化身為長舌婦四處嚼舌根,終于這個女生跳樓自殺了,一屍兩命,那些老師們還感慨一聲,興奮地在課堂上言傳身教,教育其他學生引以為戒,絲毫不覺得自己就是劊子手。

張桂梅一番簡單樸素的話,如同唠家常一樣,就把企圖自殺的甯華從邊緣拉了回來,拯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師生倆開心的、自信的在山頂開懷大笑。
第9集
9.《我本是高山》與《山花爛漫時》創作論

《山花爛漫時》播出後,關于和《我本是高山》,關于宋佳和海清的對比,産生了一定的讨論熱度。其實說到底,二者出現如此懸殊的口碑,皆在于主創團隊對張桂梅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卻也不能歸咎于海清一人。
《我本是高山》最大的缺陷,是把亡夫作為張桂梅的精神支柱,因為在編劇的理解中,傳統女人應該像金庸小說的女人一樣,如包惜弱、溫儀、何紅藥、胡一刀夫人、殷素素、李莫愁等,自己的男人一死,要麼殉情,要麼餘生活在男人的“餘韻”之中,靠着對亡夫的思念,支撐自己活下去,支撐自己尋找生活的意義。
一個女人發瘋似的要幹一番事業,則必定背後有一個男人支撐着她。這就是《我本是高山》主創人員的理解。說到底,他們還是把父權、男權作為女人生存的靠山、生活的指望,甚至有一種感恩父權的召喚。僅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本是高山》就落了下乘。更不用說電影為了制造矛盾沖突、為了突出張桂梅的苦,刻意把黨和政府塑造成對立面。以緻于電影點映時,作為人物原型的教育局局長都不得不澄清,說現實中自己很敬佩張老師,從來沒跟張老師吵過架。

張桂梅的原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山花爛漫時》主創人員就深刻把握了張桂梅這段話的精髓。張桂梅相信黨和政府,相信人民的力量,但《我本是高山》的主創人員似乎不那麼相信黨和政府,也許他們見多了社會陰暗面和潛規則,見慣了自私自利,或許還參與其中,因此他們不相信純粹高尚的東西,更不相信黨和政府會幫助張桂梅,也不相信張桂梅會這麼無私高尚,更加不相信女人會有什麼信仰。在他們眼裡,張桂梅是一個漂浮的符号化人物,不真實。我們所提倡的信仰,在他們眼裡是假大空的存在。正因為不相信,所以也就寫不出接地氣的、感人至深的劇本。編劇導演自己都不信,你怎麼讓觀衆信呢?
另外再看二者的命名,“我本是高山”,出自華坪女高校訓第一句,作為電影名并無不可,也很合适,但内涵上則略顯單薄。“山”具有多重含義,它既是大山女孩們的障礙,也是“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的人生高峰。
而“山花爛漫時”意象更為豐富,它出自毛主席詩詞《蔔算子·詠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可謂是一語三關:張桂梅的名字裡帶有“梅”字,她最喜歡唱的歌也是《紅梅贊》,她的品格也與寒梅相映;張桂梅忠于黨和人民,電視裡的校訓、紅色教育,也多次出現毛主席詩詞,在這裡詩詞的反複使用,是黨的意象化表達;“山花爛漫時”,指的是大山裡的女孩們個個學業有成,走出大山,後半句“她在叢中笑”,則指的是的張桂梅的欣慰。
第10集
10.網友對張桂梅吃豆花的吐槽


張桂梅去找煤老闆們給女高捐款,吃了一個又一個閉門羹,她住在便宜的旅館,在旅館門口吃便宜的豆花。
有杠精網友指出,宋佳飾演的張桂梅,在吃豆花的時候表演錯誤,說豆花是軟的,根本不用嚼,但宋佳卻有咀嚼的動作。立刻有雲南的網友出來解釋,說豆花裡有榨菜之類,肯定要嚼。
杠精網友真是滿滿的惡意。咀嚼是生理性的肌肉本能動作,您吃過豆腐腦(豆花)嗎?你見誰把豆腐腦直接從喉嚨咽下去的?
杠精網友的陰暗思想,跟上面我所說的《我本是高山》主創人員很相似,不相信純粹高尚的東西,并一味的無腦質疑,目的就是想把高高在上仰望的東西拉到塵埃,踐到腳下,把别人變得和自己一樣龌龊,才能稱心如意。
第11集
11.拒絕職業污名化等各種女性污名化






張桂梅到派出所把谷雨領出來,這先後她不僅怼了足療店的老闆,撈完人還怼警察,同時還不忘把派出所打掃衛生的老大爺也怼一遍。
怼警察,說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女孩在足療店上班咋啦,在足療店上班就是妓女?又有多少大山裡的女孩,為了掙錢養哥哥養弟弟,去做低三下四的工作?
怼掃地大爺,我剛進派出所,你們在我背後嘀咕什麼呢?說我們女高隻招女學生,那派出所上的公告欄上的招聘啟事,不也是“僅限男性”嗎?
一頓數落,把司空見慣這類案件的警察,把瞧不起女性的掃地大爺,全都怼了一遍。
為什麼怼他們?一來是要為自己的事業讨個說法,二來要讓自己的學生光明正大、幹幹淨淨走出派出所,而不是帶着一個“足療店小姐”的污名走出去。
第13集
12.教育公平的三層含義

為了提高女高的升學率,上面領導決定,把女高和三中合并。這樣不可避免要把學生分成優良中差的等級,和全國所有的高中一樣,把精力、希望、資源放在那些學習好的學生身上,其他學生基本上放棄。
張桂梅斷然拒絕!
張桂梅要辦免費女高,就是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包括男女公平、貧富公平、優差公平。
讓大山裡的女孩們有書可讀,這是男女公平;讓家庭貧困的女孩子接受免費教育,這是貧富公平;讓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都能不斷進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這是優差公平。
一旦和三中合并,這些教育公平的内容将不複存在。
聯想我們所經曆的高中,現在的高中,什麼快慢班、大小班,不就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我早就說過,學校是社會的預演,各種的醜惡不公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什麼快慢班、大小班,跟娛樂會所搞VIP營銷似的,一邊内卷一邊撈錢。
第15集
13.少女懷春


柳細莺和隔壁三中的袁帥早戀。兩個十五六歲的孩子,都商量到以後結婚生娃打工了。
前面我說過,很多老師面對學生早戀,都有捉奸似的快感。
為了讓兩個孩子都能專心學業,張桂梅采取分兵擊之的辦法,女孩們輪番去給柳細莺做思想工作,自己半夜守在牆根,把翻牆過來的袁帥抓個正着,勸說袁帥。
袁帥和柳細莺把結婚生子的幸福生活都構想好了,張桂梅也不打擊他,讓他跟着老蔡到工地幹一個月活,要是真能掙到錢養活柳細莺,就不再阻撓他們戀愛。
結果,袁帥在工地累哭了,覺得還是上學好,回來繼續讀書,還主動跟柳細莺分手。經曆了失戀的打擊,柳細莺也開始專注學業。
這個早戀事件,不僅體現了張桂梅的教育智慧,更從側面反映了當前學校教育中性教育的缺失。
雖然很多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已經有了性教育,但大多數學校還是談性色變。就像前面我所舉的例子,那個懷孕跳樓自殺的女生,如果她接受了性教育,掌握了避孕知識,知道如何自尊自愛,如何對男生的懇求說不,即便她和男生發生關系,最起碼可以做到避孕,也不會落得跳樓自殺的悲劇結局。
借用網友的一句話,老是說中國封建的太久了,也不知道15億人咋來的。
性羞恥觀念的樹立,更多的是給女性打上了精神枷鎖。如果性是肮髒的、可鄙的、不許的,那人類又何必性交?
不僅要進行性教育,還要進行愛情教育。“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十幾歲的年紀,很多時候不是愛情的萌動,而是生理發育的催發。感情這種東西,在你拼學業、拼事業的時候,不僅分心,還會浪費很多精力。不過這些道理,總是要自己吃一遍苦之後才會體悟出來。
第16集
14.第二次生命的理解



張桂梅和谷雨聊天時,講到了亡夫,講到了她剛到華坪的故事。那時她身患腫瘤,經濟拮據,個人思想上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不想住院治療,結果被醫生和鄉親們勸住。
一位從山裡走了幾十裡路來的大姐,給張桂梅送來慰問品和現錢,感謝她不遠萬裡來到華坪教書育人,願意用綿薄之力為她墊付一些醫療費。
山村裡本就不富裕,但這位大姐所代表的一衆鄉親,卻有着最淳樸的善良。正是這份善良,讓張桂梅有了戰勝疾病的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用實際行動去回報華坪的鄉親父老。
張桂梅說,是華坪的鄉親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按《我本是高山》的理解,是亡夫信仰支撐張桂梅去拯救大山女孩,略顯狹隘;但《山花爛漫時》這段追憶,則體現了張桂梅作為一個黨員更為廣闊的胸襟和境界,即在為人民群衆無私奉獻的過程中,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紀念白求恩》裡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用在張桂梅身上也恰如其分,她所說的“第二次生命”,就是精神洗禮與感悟後的靈魂升華。
第19集
15.張桂梅的夢

學生們進了考場。張桂梅和老師們在考場外等候。在這段時間裡,她疲憊的睡着了,做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夢,孩子們全都高分考上了大學。
可等到被學生們叫醒,她才發現是南柯一夢。
以夢境來點醒人物,是傳統小說中常用的藝術手法,黃粱一夢,《新白娘子傳奇》裡許仙夢見白素貞被搶親,都是如此。
一覺夢醒,張桂梅突然頓悟了,學生們隻要經曆過高考,這對于她們來說,就是可歌可泣的事。人最重要的是戰勝自己的缺點,超越過去的自己,三年的苦學,奮鬥的經曆已經改變了學生們的精神面貌,自律自強已經銘記于心,這個結果,不必強求,更不能以結果論英雄,打擊學生們的努力。
所以,張桂梅安慰學生們,不要對題,不要估分,放開了玩,使勁地玩。
做老師都有這樣的境界,做父母的也應如此。
16.狠狠地扇這個混賬爹!——生育無恩,養育才有恩

高三的學生都考上大學了,縣裡獎勵張桂梅1萬元獎金,她跟谷雨她們吃飯,第一次喝到了奶茶,覺得甜甜的很可口。于是直接把獎金拿出來一半,買了一車奶茶,拉回女高,讓孩子們都嘗嘗奶茶的味道。
現實中,張桂梅就曾拒絕别人捐贈舊衣服,她說,我的學生也要穿品牌,也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沒錯,大山裡的女孩因為貧窮,本就自卑,如果還向她們施舍舊物,隻會讓女孩們更敏感,更自卑。
所以說張桂梅考慮事情考慮的周全,心思細膩,無論何時何地,都照顧到女孩們的自尊。曾看過一個報道,說是媒體要采訪張桂梅的幾個就業的學生,她直接拒絕。因為女孩們現在已經有了體面的工作,她将女孩們的檔案保密起來,就是不想再讓别人知道她們貧窮困苦的過去。
張桂梅還一再說,老師希望你們考出去了就不要老想着回來,你要走的更遠,去看外面的世界。
這種催着、趕着學生往外走的大格局,比起前文我所說的那些自私自利的父母,真是境界高出100倍。自私的父母總想着子女守在身邊,養兒防老。可是你才四五十歲,健健康康的,你防什麼病,防什麼老,子女正是年輕有為的年紀,就這麼生生的被你拴在身邊。這就是小農經濟意識,把子女當做不可移動的莊稼地。
友情提示:奶茶雖好,但現在也進入刺客行列,價格不菲,不要為了趕時髦、虛榮心,去喝那幾十塊一杯的華而不實的奶茶,且還不健康。
第21集
17.學生網戀

谷雨把混混的照片給柳細燕看,她才知道被騙。這要真去了昆明見網友,迷奸輪奸逼迫賣淫拐賣等等,後果不堪設想。
就我看過的青少年犯罪類的卷宗,這類案件可謂不計其數。家長到派出所報案,說女兒失蹤,民警見得多了,都是十三四歲,QQ聊個網友,直接奔現去了,因此衍生的迷奸強奸輪奸特别多。
第22集
18.留守兒童
柳細燕的網戀被谷雨揭穿了真相,但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産生的抛棄感、孤獨感沒有從根上解決。
這一集的柳細燕出走,去網吧打工,根上一集有邏輯上的關系。
父母不關心,情感沒有寄托,好不容易談了個網友,還是個騙子。情感徹底沒有寄托,幹脆辍學擺爛。張桂梅去網吧找到柳細燕,她叫着就是要作踐自己,讓父母後悔。
柳細燕身上體現的問題,不僅是留守兒童的問題,還有離異家庭的問題。張桂梅便從她的父母入手。

張桂梅找到柳媽,和柳爸離婚後,她早已另組家庭,生了兒子,婆婆管教嚴厲,根本無暇照顧女兒;柳爸忙着打工掙錢,更是沒有時間陪伴女兒。
沒有父母陪伴和監督,一部手機足以毀掉一個孩子。
在張桂梅的勸說下,柳爸去網吧把柳細燕領回來,父女倆逛逛街,總算讓女兒打開心結,重返校園。






也是從羅一一開始,張桂梅開始變了,看到辦公室老師們在觀看大象遷徙的系列視頻(網絡上的真實新聞),自己沒有制止,反而覺得好玩,津津有味的看起來。
一個人固守着僵化的老思維,一輩子也别想進步。張桂梅的變化,正是虛心學習新事物的表現,環境在改變,她也在改變,隻有如此,女高的道路才會像大象家族的遷徙,綿延萬裡。
第23集
20.赓續女高精神


嚴肅論文以論文的形式研究文學、電影、社會學、生活現象,總結規律,得出結論。以及自己寫的一些文學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