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用一周多的時間看完20年前的電視劇《孝莊秘史》,非常大氣恢弘的正史質感,雖有戲說但都服務于人物的文學塑造,寫權力朝野之起伏,寫兒女情之蕩氣回腸。天潢貴胄的個人命運與恢宏曆史勾連起來,命運錯落處、情深深處每每讓人落淚。
...全劇的主線是多爾衮與大玉兒的愛情,演繹了什麼叫“蘭因絮果”。從青梅竹馬到叔嫂,到攝政王與皇太後,身份的轉變、人生追求、利益立場的不同,注定了他們從愛人變為敵人。然而,最難以釋懷的愛情不是厮守,而是永遠仰望。雖然近在咫尺,卻隔着重巒疊嶂,他們一生都把對方當作自己的信仰,當作那對望的,圓了一次又一次草原上的月亮。他望着她站在萬人中央,感受着萬丈榮光,也深知她咽下的淚水和抹去的淚光;她念他為最勇敢的獵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馳騁疆場戰功赫赫,也深知他内心最深處的痛苦,那隻能用膨脹的權力來填補的空洞。
在世事閱盡,深宮無人處,大玉兒仍會念及第一次遇見多爾衮的情景。或許愛情在她為兒子福臨、為大清操勞的心中早已排不到太前的位置,但這份愛毫無疑問因承載了她人生最無憂無慮、最純粹美好的回憶而永恒。
多爾衮的愛是如此無私、滾燙而赤誠。旁觀者看到他那深情、崇拜、渴望的眼神,谛聽那發自肺腑、從一而終的表白,都不免深深動容。一個荷包,便讓多爾衮心甘情願把一手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給福臨。因為愛,所以才不去占有,而是有所顧忌;愛是忍不住去伸出手去觸碰,而又放下的手。
...喜歡兩首交相輝映的主題曲。大氣磅礴的《你》,是多爾衮的英雄豪邁與深情;婉轉明媚的《美人吟》,是大玉兒的悲苦與希冀。曆史上真實的恩怨糾葛究竟如何,隐藏在史書的字裡行間,泯滅在故人的聲聲歎息中。
...所有人物都那麼有魅力,管他帝王将相,一樣有功有過,為情所困,一樣曆盡忠誠與背叛,在掠奪、也在失去。似乎得到了一切,一生自負自大的皇太極,在臨死前,仍在叩問蒼天站到頂峰的意義。多爾衮戎馬一生,所有的希冀都落了空,哪怕他權傾天下,奠定了大清入關後的基業,仍是孤零零一個人在曠野中死去。他以一生殉了與玉兒的愛情,也殉了自己複仇的執念、膨脹的野心。被皇太極的強權奪去所愛的他,在執掌大權後,為接那個長得像玉兒的女子為自己的侍妾,拆散了一對無辜的蒙古戀人,成為了那個施加強權的惡龍。幼年即位、活在強勢的母親和勢力不斷擴張的叔父,以及這二人暧昧不清的感情的陰影下,福臨的性格變得任性執拗,董鄂妃是他的救贖,亦是他過不去的情關。作為皇帝,他雖聰敏好學,但把自己的感受排在最優先項,最終竟決意出家;他的“真”一遍遍傷害着自己,折煞了他的命。在這父子、兄弟、叔侄三人身上,深刻再現了“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最深深為之折服的,是大玉兒的人格魅力。面對命運的捉弄,她怎麼能沒有痛苦,肆意妄為容易,苦心隐忍自己,卻比制服敵人還要難。然而在每一個關口她都能抑制住自己,用理性戰勝感性,做出那個最有利于大局的選擇,并很快抹去淚水,去适應那條所選的路,從而成就了她大寫的一生——輔佐三位帝王,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女政治家孝莊皇太後。垂暮憑欄沉思處,最深切的人已變為心底的回憶,而江山大業永固。

喜歡很多的台詞,極具戲劇張力,剖析了人性深刻的沖突與矛盾。
·皇太極死前,曾策馬沉思道:”為什麼我覺得心裡空蕩蕩的?難道,這一生,我擁有的還不夠多麼?皇位、權力、榮耀、賢妻、美妾、愛子、謀臣知心、手足真情……這一生,我擁有的還不夠多麼?可是,擁有一個男人所能夢想的一切,我就算是個英雄麼?英雄……英雄……成吉思汗在臨死以前,就喃喃自語英雄這兩個字,他的心境,也是跟我一樣的麼?成吉思汗擁有過空前遼闊的版圖,但是他死了之後,也隻不過是埋骨在大草原上一個小小的方寸之地!英雄……又能如何?我們曆盡千辛萬苦,耗盡的每一份血汗、拼命攀爬着的一座名為英雄的高山,好不容易成功了,征服了!卻沒料到,結果是一個人站在冷風刺骨的山巅,身邊一個人也沒有,感覺那麼孤獨。好像當年在山腳下仰望山巅的時候,還比較快樂;這個時候,忍不住想問問自己究竟什麼是英雄?也許,這個答案,是男人生生世世地尋找啊!”
·福臨在龍柱上寫下的詩句,而後決意出家:“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夢醒渾忘平生事,脫卻龍袍換袈裟”
·大玉兒費盡心機打消多爾衮娶她的念頭,而後淚流滿面:“當年,誰能料得到有一天,我竟然得被迫……這麼樣處心積慮地防範他、對付他……我設下這個令他兩難的局面,期待的就是他的一絲猶豫,好讓我用這絲猶豫打消他的念頭……可是,當他真的猶豫了,我沒想到,我竟然會那麼心痛,那麼心痛……”
·多爾衮與大玉兒訣别:“玉兒……玉兒……我愛了一世的玉兒,追我魂索、我命的玉兒!你告訴我,我這半生,馬上鞍上、刀裡槍裡,所為何來?該我的,竟然一樣也讨不回!”
“這世界,廣漠得無邊無際。可是玉兒,屬于你我的空間,卻隻有這草原上的馬背…今夜你來看我,我這一生,就不算枉過了。去吧,玉兒。你應該把我一個人孤零零地抛在曠野中。這是你的命,我的命。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