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威尼斯電影節開始,《第一爐香》帶來的“爛片的狂歡”就沒停止過。當它終于上映,豆瓣評分沒有什麼懸念地打出5.7分的低分。
下午,埋頭苦讀的閨女突然提議要去看《第一爐香》,為什麼呢?她說,因為這部片子評分太低了。
啊?評分低還要去看,看爛片的心理大家能懂嗎?
總之,我們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
進了電影院,首先來一波氛圍打擊:整個放映廳空空蕩蕩,一直到開演,一直到結束,就我們娘倆。那這意思,我們要是不來,這場就輪空了呗。
當然,這對于蕭條的電影業來說,也不算啥稀奇事兒。可是,這電影也太難了吧……
怎麼說呢?電影也不全是難看,就是小部分特别難看,大部分挺難看的,小部分就還能看,極少數一兩個鏡頭很好看。

關于選角
大家說的夠多的了,什麼駱駝祥子和虎妞。
其實吧,彭于晏穿戴整齊,不做表情,就還好。或者說,這個角色放在彭于晏年輕的時候,還沒練健身的時候,就算貼合度很高了。
可是,你看現在:
那兩條面包一樣的大圓膀子,早已是備受诟病,原以為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是依然是特别違和,特别出戲。
和女主初相見,那一臉的油膩,簡直就是滿臉寫着三個字:耍流氓。
吻戲,毫無美感,讓人坐立難安。
衣服,短袖沒袖的就不說了,滿眼圓胳膊頭子。潇灑的便裝,穿得皺皺巴巴,一幅做苦力的短工模樣。西裝,哎吆喂——像十幾塊錢的地攤貨,既不筆挺,又不合身,廉價的就想給他扒下來,卷吧卷吧扔了。
跟玉樹臨風,毫不搭邊。

我覺得馬思純演的還好吧。
雖然,被人嫌棄土肥圓,但是畢竟整體上還是漂亮的,找對了角度也能顯得不太圓的臉兒,倒也有幾分小說裡的影子。
其實,你别把她往上海女學生的背景上套就好接受了。
有些場景,比如穿一身碎花群,坐在林子邊,問喬琪喬:你将來什麼打算的?很美。
妝容精緻,衣服很有風情。


不過呢,她所有的表演,全是倔強大于風情;刻意的惴惴不安以及委屈,大于對人生及情愛的算計籌劃。
那就算是愛情戲吧,可是眼睛裡又沒戲,讓人覺得“情不知所起”,怎麼暧昧了一下,就恨嫁了呢?

誇俞飛鴻演技的,我真是不敢苟同。
那個大衆心目中的精緻大女主,忽然在這裡就成為隻會狠呆呆的念台詞的老女人。和小男生的調情以及床戲,故作嬌嗔,可怎麼看都像是一名鐵血戰士,或者比較陰狠的蜘蛛精。
硬凹造型的感覺,太難受了。

關于故事推進
影片情節還原度很高,前90%基本是按照原著來的,這幾頁是一段,接下來的幾頁到幾頁是下一段。
實在不能用故事來表現的,就用大段大段的旁白來完成,旁白念得是白開水一樣沒滋拉味的。
後半部分,忽然加了一些閃回,用黑白色這樣簡單粗暴的手法來體現。
一場姑媽參加某人葬禮(猜測是她父親的)鞋跟崴掉了,幹脆轉身就走。
還有一場是看葛薇龍結婚,想起自己做小妾進門敬茶的屈辱。可惜,每一位角色都是表演僵硬,符号化,姑媽自己更是一點兒做小妾的楚楚可憐、我見猶憐的自覺都沒有。
忽然想起《霸王别姬》裡風情萬種的配角蔣雯麗……真不是一個層次啊!
被姑媽截胡的盧兆麟,借車用用不成問題,被出資送去留學,可能嗎?這麼一大筆錢投進去,必然雞飛蛋打的結局,姑媽圖什麼?
還有,姑媽勾着侄女下巴念台詞,怎麼就這麼做作?
幾個人搶着同吸一支煙,有寓意沒感覺。
兩段床戲,故意的喘息,沒有色,沒有誘,有裸的部分,直白的讓人難以忍受。

關于氛圍
怎麼辦啊,我沒有啥新的意見,就是大家早就吐槽的哪哪都不對。
斥巨資請來的音樂人,隻有在家庭夜場舞會的時候,華麗的舞曲特有感覺。然後,一直到結尾才有音樂響起。
電影裡的幾個人,形象靠找角度偶爾碰,聲音毫不客氣的在自己的氣場裡自說自話,腔調已經“硬”到讓觀衆強自忍耐了,為什麼就這麼吝啬的不給一點音樂來柔和一下?
劇情音樂直接是零?
下大雨的時候,就全是雨聲,我可以接受,要的是那種壓抑郁悶。
那葛薇龍初次投奔,與喬琪喬暧昧、心動、哭泣,吻戲、床戲,都是直白的現場音,撞得人耳朵疼。
喬琪喬的蛇被扔掉那段,那個纨绔子弟,忽然就來了一段直着嗓子的挑釁:媽!媽!
然後是哭喊:Daddy, No! I'm sorry……
你讓觀衆怎麼接受呢?隻能一身雞皮疙瘩奉送。
我們雖然是兩人包場,依然看得是坐立難安。
很多時候,忍不住生出快進的念頭:嗯嗯,行了行了,這個情節我知道了,你翻篇兒吧,接着往下進行吧。
演的最好的是配角,尤其是兩個小丫頭。精明,伶俐,漂亮。表演到位,服裝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