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劇情挺中規中矩的,沒有落俗套的是女主并不是一味地依靠男主英雄救美而脫離困境,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靠自己的智慧和人脈成功破險。
這部劇裡的兩個女性角色都挺值得讨論的。出生布衣的秦五娘,因為十石米被爹娘賣給丈夫後一直遭受家暴。在女主多次勸她逃走後依然選擇回到被家暴男身邊,雖然最後手刃丈夫,但在封建禮教的規訓和壓迫下還是掙脫不了“女子不如男”和“男人就是女人的歸宿”的束縛;出身皇家的縣主李幼貞在情感方面天真且可悲:一輩子無法生育就是不完整的女人。她和女主的對峙讓我不禁思考,這是不是雌競。她多次因為男二對女主下死手,把女主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這不僅有女性被規訓的悲哀,也有她身為上位者的傲慢、冷血。對于皇親貴戚的李幼貞而言,她從小錦衣玉食,要什麼有什麼,一個早就和她情定終身的男人看上了别的女人,無疑是對她人格的侮辱和皇權的蔑視。她無法接受一個低賤的商賈之女是她的情敵。
我更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女性能有不俗的表現,但她們終究不是主角,她們早在年幼時就深受《女戒》之類迂腐文章的“熏陶”。像女主何惟芳這樣有野心、有志向,會共情底層人民、共情女性,不自我貶低的女性又能有幾個?
我不知道是編劇刻意為之,如此塑造這幾個女性。還是編劇也覺得,在那個時代,女性們因為皇權、家庭、世俗等的各種因素,做出的選擇已不單純是一個人的選擇,更是社會參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