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的嘈雜到循序漸進的沉重,配樂的使用和鏡頭的切轉都是一絕的。

...
...

初中學生的惡意像是藏在骨子裡的惡,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為了證明自己的厲害,揚言自己可以成為比露娜希更厲害的人,區別就在於自己可以親手做出毀害別人心靈防線的那個殺人兇器。

...
...

家庭的緣故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吧,縱容,溺愛,分不清正向還是反向的鼓勵,都會成為誘導犯罪的源頭。

...

選作所謂實驗品的緣由,正義凜然不分黑白的懲罰手段,歸根結底是他們所認為的未滿14歲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底氣。

...

一個成年人被冤枉,是會被社會譴責到無路可退的地步,而冤枉他的未成年人卻隻需要在少管所寫寫作文,又可以重新出來。

甚至害死一家人的那個十三歲女孩,犯下了世人所認為的滔天大錯,卻會被同齡人追捧成為偶像。他們的底氣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那些分不清善於惡的未成年人,在心智不完全成熟的時候,會被沒有管控好的社交媒體傳播的負面內容而影響到三觀的構建,這又是誰的錯呢?

嘲諷的是新學期開始後,明明沒有分班但大家都假扮成了傻瓜,忽略著被保護而又接受懲罰的兇手,忽略著攤在面前的真相,甚至是班上後面書架上的書,還是櫻宮正義的。

無知的,不知道真相的新老師,就像是不知道惡意有多可惡的未成年人。逃避承認的成年人,選比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小孩要可怕,他們分得清是非,但迎著惡意向前。

...

你說那些懲罰著殺人兇手,校園暴力的同學們有錯嗎?兩個人,一個選擇了在學校承受輿論壓力和校園暴力,一個卻被不知道真相的老師,一次次家訪而在心病裏越陷越深。

曾經和她聊過一個問題,説社會輿論壓力這個詞聽起來就像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總是會導緻很多負面新聞的出現。可輿論壓力隻有壞的嗎?不全是。我是這樣和她說的,當我們想要保護小動物不受到傷害時,社會的輿論壓力會推動這個事件進入到上層決策圈的視野,因為那些重大的殺人放火的罪案立法,是習以為常他們一直在推進的,但卻又是像我們這樣的底層普通人民所比較少關注的。對我而言,與其讓我關注什麼大型刑事案件立法,倒不如現實些,明明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是我的貓貓,那是我無法控制自然會想要關注的事情。而若沒有輿論壓力這樣的推動,何時才能等來動物立法這樣的事情呢?

其實就想說明,都是有多面性的,像是每個詞語都會反義詞和近義詞,像是一部影視作品如果人物角色構建的不夠豐滿沒有很多面,反而會被罵

那些所謂現在輿論頂端的人,是認為自己與所有的罪惡和錯誤都無關,指責別人的人和全班一起畫下的“殺人兇手去死”。那些畸形的陰暗的想法,像是潮濕逼仄的角落,滋養著黴菌和苔蘚。可恨意和錯誤是必然的嗎?

...
...

有的是會成倍增加的,像病毒一樣的,湖水裡投入石頭一般,蔓延開的。

可生命是什麼呢,不知真相和被隱瞞犯下的錯又是什麼呢,分得清什麼是對的嗎?

...

放棄和犧牲是有必要的嗎?如果最開始下定決心了的,又反悔了,要怎麼辦呢?能夠承受那樣的後果嗎,做出那樣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