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happy end,也不是super happy forever,僅僅隻是一段充滿幻覺與魔力的happy hour。在某個瞬間你突然意識到這段時光的魔力已經杳然消失,于是我們陷入痛苦,想辦法解決心頭的陣痛。
在七個小時的火車上看了五個多小時,平闆恰好剩下5%的電。我已經什麼都不懂了,腦子裡想起薩特他人即地獄。薩特現實的選擇是開放式關系,我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懦弱的權宜之計,要想真正獲得安慰與理解,普通的可性交的朋友必然無法填補内心的空洞,于是我們層層加碼,最後關系的重心持續紊亂,轟然倒塌。重心,重心很重要。四人組裡的重心明顯是由純來支撐的,四個人肩對肩,出力的其實隻有純,離了純也隻能做鳥獸散。但就算是八面玲珑的純,面對追趕的丈夫也毫無辦法,躲避躲避再躲避。你很難說這些關系裡面誰犯了錯,誰又說了謊,好像誰都沒錯,放在中國我們高低要說一句緣分沒到。緣分呐,有時候緣分發生在一瞬間,明在門口碰到鵜飼于是一句開溜去了酒吧。鵜飼成了最具反抗性的角色,“想擁有就要奮鬥,即使得不到也要奮鬥。”這句台詞恰好應對了純與公平的關系,公平在最後的聰明人聚餐大吵架裡也說了:“我已經知曉了獲得幸福的辦法。”它其實異乎尋常的シンプル(simple),就是奮鬥,即使得不到也要奮鬥,“如果就此放棄的話,豈不是太無趣了?”
明作為全片最膽小的角色從來不做錯事。無論是工作朋友還是戀愛,明都是受過傷的,嚴嚴實實的保守派,但在與鵜飼的交談後,明決心改變。身體受傷換來的是精神的強韌。誰犯了錯?誰又說了慌?這些事情其實根本不重要,把它們一掃而空通通抛到腦後吧。像明一樣,我們很多人不是那種自己主動去犯錯做錯事的人,可是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僅僅不做錯事是不夠的,有的人就利用這種空白來作借口。躲在這樣的借口後面,随便做點什麼來使自己獲得解脫。我已經什麼都不懂了,我唯一明白的就是自己的思緒與心情,要做的事情也異常簡單,但對不起,我還是那麼懦弱,所以請你,“請你給我一點力量,隻要今晚就好”
第二天明帶着受傷的腿來到醫院,她第一次和後輩敞開心扉,第一次決定主動溫暖與關心朋友。我在她臉上看到了比任何時候都更明亮的笑容。謝謝任何擔心我的朋友們,已經沒關系了,我已經知曉了獲得幸福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