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的電影難以抉擇,但看過最多次的電影是《千與千尋》,從小學到大學,大概看了二十多遍。
小時候隻被千尋中的世界所吸引,湯屋的一切都給幼年的我留下了模模糊糊的深刻印象。那份模糊讓我想再去看清,那份深刻讓我在無數個瞬間忽然想起千尋的故事。
于是一遍又一遍,卻總看不厭。
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對為何喜歡《千與千尋》開始有了不經意的思考。在高考倒計時46天的那個晚上,我和同桌沒有在晚讀,而是聊起了電影,圍繞着宮崎駿與新海誠的作品。
他問我,最愛的是哪一部?
我沒怎麼思考,自然而然地回答了《千與千尋》。
“為什麼?”
“可能是溫和的愛吧。”
《千與千尋》中可以探讨的主題有很多,關于人類與自然環境,工作與生存,人性中的貪婪,欲望與節制,甚至育兒的方式。
但永遠打動我的,是整部電影裡無處不在的溫和的愛。
從故事的開始,千尋搬家時手裡拿着的花便是過往的愛。千尋進入湯屋後,溫和的愛亦無處不在。鍋爐爺爺與小煤球們是她求職的第一站,因為沒有合适的職位鍋爐爺爺便把千尋交給了玲子,小煤球們便幫千尋保管了鞋襪。玲子嘴上不情不願,卻還是盡心帶千尋去找湯婆婆,并在無人再窺探的夜晚給了千尋溫暖的慰藉。來湯屋的大蘿蔔客人因小千幫忙按了電梯而主動幫小千隐藏。這開始的發展就洋溢着一種溫柔。你看呐,即使是這樣完全陌生的另一個世界,卻還是有着一種人性深處的溫暖在發散着,讓外來者得以堅持。
被污染的河神因小千幫助拔除污穢而送出了一枚泥丸,而後為白龍保住了性命讓無臉男重新恢複清醒。
小千帶着無臉男與小老鼠和小飛蟲去找錢婆婆的那一段劇情,是整部電影中将溫和的愛提現的最淋漓盡緻的地方。

...

而白龍與千尋的感情,在我看來亦不是簡單的愛情,而是蘊含着雙向溫柔的愛。他們純淨到不染世俗的任何污濁,不被任何的單一的名詞而限定,他們是彼此的救贖,是不存在現世的夢境般的單純。
“千尋,這是你的名字。”
“不能忘記,忘記就永遠回不去了。”
“白龍,我想起你的名字了……”
乘龍的少女在明月高懸之夜,念出了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