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嘴角上揚看完,這部僞紀錄片真就挺荒誕挺無厘頭的,全片圍繞“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春晚”這一主題。從取名到視聽語言,各種玩梗、打臉、整活,甚至攝像也接連各種奇妙鏡頭,海選那裡笑點太密集了,說唱那塊實在沒有繃住哈哈哈。在影片的籌備階段,大家為了體現自己的認真一本正經的說廢話提沒有意義的建議,太好玩了,也很真實了(是團隊作業現狀沒錯了),這樣一個“毫無效率”的團隊制作出爐的作品也可想而知,說這個“春晚”不爛那是假的,它爛過我們初中的元旦晚會,但圓滿是真的,它真的幫助了很多人圓了夢。

...
...
...

整片中到真正演出那裡,竟讓人有一絲感動,那些荒唐太真實了,小人物們為了一個共同的,抽象的,興許不切實際的目标而堅持着,達不到目的硬湊也要上,“想都不敢想,但是沒想到我們還都做成了”,他們中間有着堅定藝術信仰的盲人,有做着小本生意卻渴望表演的rapper(他們在自己的店裡看到導演組滿眼泛光,不管水平如何,他們也在渴望某一天能登上某個屬于自己的舞台呀!兩個人正式表演那裡也是全片的高光時刻,真的蠻好聽的)片中“信念”這一詞很能描述他們所有人,誰都希望他們能做到一個不一樣的春晚,無論看的人多不多,誰都希望自己在舞台上展現最完美的一面,為圓夢與幫助他人圓夢而努力(兩黑衣人,噗,不要想,一想我又要開始笑了)“煙霧騎手”組合在救場那裡,強行押韻與尴尬的表演與一本正經的春晚報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然意識到他們隻是普通人,普通人最真實的一面才是大家希望在春晚舞台上能看到的,不要太多渲染,太多刻意的迎合流行文化,不要太多完美!春晚該是屬于普通人的狂歡!

...

最終每個人都與這荒誕的一切和解,“笑點低”甚至一直樂在其中,仿佛所有的尴尬都是節目效果,團長聽着《同一首歌》眼眶濕潤了,雖然可能是“錯覺”,但她認為他們做到了!導演一本正經講述自己的感受:爛活,但是另一種爛,爛的太好了。當你成為荒誕本身,那荒誕也就是另一種藝術。

片中還有一個非常正經的橋段,就是團長家裡人在國内去世她沒有見到最後一面,然後采訪在加拿大很久沒有回國的華人,那裡我看出了大家的艱辛,無論外面的天空有多藍,家裡的年夜飯永遠是心之神往,春晚的意義在于團聚,在于共賞,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唯有家裡人在一起的日子,才能叫做節日。他們制作這麼一款春晚(國外版)想必也是為了喚醒大家心裡對春晚最初的認識吧。遠在他鄉的中國人找到了歸屬感,找到那種家的氛圍,片中台下的華人莫名其妙被拉到後台準備幫助節目,雖然不知道是幹什麼但還是樂意幫忙,因為他們願意去幫忙完成這麼一件事,即使互相不知道對方是誰,但對方是中國人,那就是遠在他鄉遇上的的老鄉,足足的信任感一下子就上來了,從這種意義上看,中國人還是需要“春晚”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