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看預告特别不感興趣,都市劇+青春雙線呗?反正這種就是腳指頭都能猜得到的劇情,青春線有笑有淚有遺憾,到現實線破鏡重圓,不就這麼點事兒麼……随便點開當背景音看兩集 。不好,不是那麼回事,有刀!

現在追到第9集的我先用一句話來形容《要久久愛》——披着偶像劇皮的治愈劇,已造成一位心硬如鐵的90後猛女哭過2次了。

披着偶像劇皮的治愈劇 有刀 一把來自現實的刀

所有劇,所有都市劇隻要帶職場的都告訴你要怎麼升級打怪,反正就是剖開所有的痛苦,然後教你擦幹眼淚繼續幹,懸浮一點的就是碰到巨有資源的男人/女人帶着你一路飛升,沒那麼懸浮的就是主角又棒又有能力,踏實肯幹又聰明,在被世界傷害之後依然堅定赢下全世界…… 輕舟已過萬重山blablablabla

不是,都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到底都是怎麼做到的?就不能被山撞的滿頭包帶着自己這艘破船被迫航行嗎?就不能允許我們這職場充滿了失敗和輸嗎?不是每次項目milestone都能成功通過,多的是被批的被打擊的告訴你一無是處的。這就是我們老中職場人的日常啊!

...

所以我特别喜歡1992的職場:剛開篇就特别現實,您的10年就值這些(3個月工資)。(此話題現已被????……很幽默了……????????????)

...

而執行的HR也同樣面臨着你不優化别人就被公司優化的窘境,現實就是這樣,公司給你的任務就是優化别人。你拿的就是給資本主義發的掌管拆那同事職場命運的????,拿的都不叫工資,隻能叫良心抵押費。叫什麼苦呢?沒苦可以叫。

突然想到隔壁有個劇我也特别喜歡,叫《繁城之下》請看靈魂台詞——

...

雖然這個劇吧毛病也挺多,拖,變成20集的劇不是挺完美的嗎?然後就是剪輯有點來回穿插,我剛起來的情緒就很随便就給我幹斷了。但是老天奶啊,總算來點真實的,真的會讓職場90s共情的職場劇了。長大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痛苦和不幸,都有自己難以說出口的無奈。誰活成理想的大人了?反正我沒有。

所以要說怎麼治愈了?多看看這種才能減少内耗,天天告訴我全世界都過得特别好還不如早點把我殺了呢。

1992真的會呵護一顆滿目瘡痍還保留一點點小情懷(畢竟我能在辦公室裡坐着寫豆瓣長評呢還不能算麻木吧)的老心髒。

聽說這個項目不被人看好,那确實,現在誰不做爽劇呢?我要是編劇我就寫黃瀛子不停穿越回高中拯救自己17歲就沒了的初戀,改變他的命運,看起來還挺有賣點的。在這種刷短視頻都嫌3分鐘太長了的時代,誰還看《17歲你愛過誰》,《17歲殺過誰》還比較有賣點。但偏巧他們就寫這種真實的蒼白,配上暖色青春的佐料,還配着《要久久愛》這麼土的名字…… 一看就沒啥爆相,給局部群體送上一陣暖風。

所以我也挺佩服女主楊紫的選擇,爆劇多了是有這種為天真的理想買單的底氣和勇氣。逆流而上不一定乘風破浪,但至少會給一些人帶來治愈的星光。(鞠躬了哈????????‍♀️)

黃瀛子的鲸魚 我的海豚 是我們被愛的憑證

...
...

第5集:“我今年三十歲了,朋友不算多,而那些最好最好的都留在了十八歲”。

是的!!!!我太同意了。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們這群人的朋友幾乎都成家立業了,可能一兩個月都沒空聯系,微信聊天記錄都是一兩個月連上一次,但真的約出來吃個飯喝頓酒回憶回憶過去(主要是辱罵一下職場這些吊人)真的挺好的。就像我之前看歡樂頌隻對一句話印象深刻 ——

總結下來我看這部劇的感受是,沒想到世界上還有人把90後當小孩。

90後實際上是一群連父母都不再溺愛的群體,都希望你們趕緊肩負自己的人生責任:首先是必須要成家立業,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和家庭的重要支撐。

但《要久久愛》會對我說,其實你已經很好了,大家的30歲其實都沒有變成理想中的大人,都挺難的,别管理想實現了沒,能活着還能保持表面的精神穩定,你已經特别好了。

偶爾回憶回憶青春也不是一種懦弱,17歲的好朋友,是唯一不需要用大量時間和精力再去經營的人脈,一條微信可能就能收到她的正向反饋和鼓勵。因為那是過去的自己送給現在的自己的禮物,她都幫你經營過了。

好久沒寫過劇評了,還好新年前追了這部劇……然後今年的願望就是:過年我一定要見我17歲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