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的哥哥》中在第一次公演舞台的準備上,林志炫和李響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意見分歧。

林志炫覺得他們的4人組,自己是歌唱家,李雲迪是鋼琴家,李響和劉迦是舞蹈家,隻要每個人各司其職,那一定會有最棒的舞台呈現。

...

但是李響覺得自己來這個舞台是來突破的,自己不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區,自己也想充分地展現自己,自己也想多維地突破自己,自己并不想在舞台上僅僅看上去像一個伴舞。

站在他們兩個人的立場,他們說得都有道理。但是林志炫的想法卻讓我更加的欽佩林志炫。

的确《披荊斬棘的哥哥》作為一個類男團選秀項目,每一個加入進來的哥哥都應該在一整季節目中跟随着節目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也是現在大廠選秀的一般套路,最終成團的人,其中總有一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而從所謂的F班串成出道位的選手。

但是如果站在觀衆的角度,一個舞台給觀衆最為震撼,最為美好的觀感是最好的。李響的确一直都在進步,作為一個舞者,他很少涉及唱歌的環節,所以當他掌握了一點唱歌技巧後,就會覺得自己和以前的唱歌狀态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這樣的感覺詩逸也曾有過,當詩逸從用喉嚨唱歌變為用腹部發聲的時候,覺得自己似乎已經是一個非常會唱歌的人了。

但其實想要真正将唱歌當成一項足夠出色的謀生,或者生活技能,還是需要更多日積月累的積累。

即使李響最開始進步得很快,但他也會迅速地遇到瓶頸,而且這種瓶頸會大幅地打擊他的自信心和積極度。

詩逸也曾有段時間依舊覺得自己似乎還是不會唱歌,連KTV都不想去了。

...

李響說在他的舞蹈生涯中,基本連第3都沒怎麼拿過,甚至第2都拿得非常少。所以舞蹈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東西。

他在舞台上呈現舞蹈能給觀衆帶來的就是最佳的視覺享受,那他們這4個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組成的團體就可以為觀衆帶來最佳的視聽盛宴,這是對觀衆的一種尊重。

那些不成熟,幾乎可以說是“車禍現場”的舞台時候的确可以讓觀衆會心一笑,但觀衆真的喜歡這樣的舞台嗎?

一個舞台在經過精心準備後,不應該呈現在觀衆面前的是一個足夠成熟的表演嗎?

...

林志炫也考慮到了可能李響是覺得鏡頭不會更多的捕捉他們的舞姿。林志炫為了舞台的完美呈現甚至覺得鏡頭可以更多的給到跳舞的李響和劉迦,自己當一個隻是聲音出鏡的人就好了。

所以他并不是僅僅隻想表現自己,他是的确想成呈現一個完美的舞台。就像在初舞台的時候林志炫希望自己在7點之後登台一樣,因為7點之後是他嗓子狀态最好的時候。他希望以在《我是歌手》裡的狀态來應對《披荊斬棘的哥哥》裡的每一個舞台。

這樣的一份匠人之心的确令人欽佩,如果每一位藝人都将自己的本職工作放在第一位,都将觀衆擺在第一位,那娛樂圈何來“塌房”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