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一
《亂世佳人》與《飄》這兩個名字,《亂世佳人》更适合電影,《飄》則更适合小說。道理很簡單,電影需要畫面感和沖擊力,而小說則着重内涵,需要收斂、含蓄、意味。兩者相比較,《飄》這個名字更為上乘。
小說讀過沒有記不得了,但印象是有的。電影以前看過沒有,也記不得了,同樣看起來不很陌生。這次看,也是有些粗略并不太專注,盡管如此,感覺還是蠻震撼的——經典就是經典!
按中文、中國人和我個人的思維邏輯,《飄》真的是飄,新大陸南部要飄,故事的背景就是南北戰争。再往前追溯,新大陸相對于舊大陸,原本就是飄和飄的結果。女主角的父輩就是從愛爾蘭飄來的,女主角整個的成長過程——影片自始至終都是飄的狀态。男主角是一個投機商人,相對于祖輩,隻是新一代的飄者。戰争爆發,男人們飄到了戰場上,女人們飄向了醫院。女主角的父親和女兒從馬上飄向了天堂。看似沒有飄的媽媽和梅蘭妮最終飄向了上帝。一切都在飄,所以《飄》這個名字是很有深意的。
《亂世佳人》也不錯。還是按照我們的邏輯,影片與其在說佳人,倒不如在講亂世;佳人是由頭,亂世是指向。與其說在叙述人事,倒不如說在闡釋神性;故事在人,意義在人性,邏輯具有宗教性。
二
影片《亂世佳人》給人第一印象是愛情片,這沒毛病。但是如若真把它當做愛情片就太過簡單了。作為經典中的經典,愛情隻能是由頭或者藝術的表現手法,其主旨肯定不會這麼淺顯。純粹的愛情片也難以有如此的影響力。
一般的,看片子讀文章,重劇情重情節,愛情故事男女戀情往往容易博人眼球。所以不管電影還是書籍,都不肯丢棄愛情這塊肥肉。在《亂世佳人》裡,重劇情的觀衆一定也會得到相當程度的這種慰籍。但對于另外的觀衆來說,透過劇情,他看到的可能就不隻是華麗走心的愛情故事了。
女主角斯嘉麗的口頭禅“現在不想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告訴了人們什麼,或許不同的觀衆有着不一樣的理解。她的任性,甚至桀骜不馴,是她的性格。細細琢磨,難道這僅僅隻是她一個人的性格嗎?沒有這樣子的性格,怎麼會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期待、憧憬和不懈追求呢?最後她說,“現在要想”,沒有這樣子的性格,她怎麼能堅信班瑞德會回來呢?
斯嘉麗的春心,無可懷疑。愛情于她,夢幻一般,隻是夢,談不上什麼情字。盡管刻骨銘心,既感人又走心,但是,那不一定是愛,更多的是一個“勝”字在作怪,是她性格使然。她對于初愛的執着,與影片所主旨的人性、責任以及宗教性是偏離的,但與劇情來說是需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加分的。
男主角班瑞德作為投機商人,油而不滑。他貌似花天酒地玩世不恭,其實他很深刻,他知道他自己,更知道他要的是什麼,該去追求什麼,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他看懂了自己,又看懂了世事,更看懂了斯嘉麗。他喜歡斯嘉麗是真的。他因為知道自己,所以他清楚他的妓女情人是好人,但不适合他。也因為他知道自己又知道斯嘉麗,所以他欣賞她,追求她,甚至願意為她做出犧牲。正因為如此,在影片最後他毅然離去,要回到他的家鄉,去過他想要的“清靜生活”,因為他累了。
而斯嘉麗曆盡艱難波折,終于得道。她成熟了,不會再飄;她為了愛及真理,将繼續不懈,滿懷信心的飄向班瑞德。
三
《亂世佳人》的背景是南北戰争,戰争的雙方都是漂洋過海來的,原本兄弟、家人、親戚、夥伴。因為政見、利益的分歧和争執,走向了斯嘉麗最不想要的戰争。戰争的災難,當然滿目瘡痍。戰争的後遺症,一定大傷元氣,受到傷害的永遠是平民百姓。或許,影片對戰争是抨擊的,但是影片對新大陸的統一暗含着認可。
如果說班瑞德和斯嘉麗對應着南北雙方,或許隻是臆測,肯定有很多反對的人。但是,除了這兩個人,還有那個角色能夠代表呢?最初來新大陸的祖輩們,如若沒有個性,不投機,不桀骜不馴,不逐利,不堅強,會輕易離開故土嗎?
西方向來習慣悲劇,因為悲劇更有震撼力。故事的背景是戰争,故事的主人公從頭鬥到尾,以班瑞德的離去收場,這夠悲劇的吧!班瑞德走後,斯嘉麗一改“現在不想了”的習慣,她要想,她堅信她會得道班瑞德的。這是影片的伏筆,既回避了大團圓的結局,更暗示了南北戰争的合理性。不管有無道理,我是這樣理解的。
四
如果說斯嘉麗和班瑞德代表的是新大陸白人移民不屈不撓精神的話,那麼艾希力就是白人移民紳士風度的形象,斯嘉麗的媽媽和梅蘭妮則可以說是新舊大陸宗教文化的完美展現了。
艾希力面對斯嘉麗的撕扯爛拽,經受住了任何一個男人難以經受的考驗,這不僅僅是個人的定力問題,更是英國紳士文化的象征。修養是可能的,但很難一朝一夕就能奏效,也很難經得起長期不斷的猛烈炮火。紳士文化是一種基因,是流淌在血液裡,镌刻在骨子裡的。如果換成法國移民的後裔,情況就很難想象了。
影片中需要與主角同等考察的應該是梅蘭妮。梅蘭妮在影片中以最為完美的形象出現,美、善良、寬容、愛,再多的譽美之詞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有人說,她對斯嘉麗的愛,源于斯嘉麗是她的弟媳婦,我卻不這麼看。前方開戰,老公在前線随時有受傷犧牲的可能,她帶着身孕去醫院工作,在她的心裡,任何一個傷員都是艾希力。這叫博愛。臨近生産,斯嘉麗和黑人小姑娘要叫醫生來接生,她不讓,說不能耽誤醫生救傷員。這是無私,即大愛。她身體不允許再生育了,卻要為艾希力繼續生孩子。這是盡本分。她要死了,卻把她的小兒子和丈夫托付給對她的情敵。這是信任。一句話,梅蘭妮是高貴的。她走了,将與上帝同在。
還有那位老醫生,他有分寸,知道輕重緩急,在梅蘭妮生産和傷員救治的問題上,懂得如何取舍。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那位黑人媽咪,盡管是黑人,但她的身上盡顯的是人性的光輝。應該說,媽咪在影片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兒。她侍候了泰勒三代,尤其是三代女人。她本低賤,緣由她的膚色和出身,但是,她最能實現自我的價值。她的本分和她的靈活,她的一貫與堅守,她的不離不棄如果感動我們的話,小邦妮去世前媽咪的那連續的三句“不合适”“不合适”“不合适”,絕對是影片角色的“最合适”。簡單的說,媽咪就是中國版的“名醜”抑或“黑包”。同膚色的百裡茜雖不怎麼讨人喜歡,但她可以代表年輕時的媽咪。可以像斯嘉麗一樣的堅信,百麗茜完全可以成為媽咪一樣的人,前提是沒有戰争的話。
五
前面,說了不少的題外話。最後再說幾句。
1任何事都需要規則。黑人在田地裡到點下工,“收工了”隻能由代工喊才算數。
2公正與道德難于相融。為了生存,斯嘉麗以及黑奴的一些所作所為,不需要公正和道德去評判。
3感情用事的代價是很大的。斯嘉麗一廂情願一往情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結果可想而知。慶幸的是她沒有受到哄騙。
4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修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文明的沖突要正視,文明的差異同樣需要正視。黑白有主仆,南北有戰争,世界需要長期的大融合。
5人性即使經不起檢驗也完全可以見證。在《亂世佳人》的每一個角色裡,都可以尋覓到人性的真善美,包括那個因為搶劫而被打死的“北方佬”那裡。看不到,或許是沒有去或者被挖掘。
最最後就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cp]
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