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完,看到第28集,雖然隻剩沒幾集,但應該不會再看了,真的很無聊,之所以點開看是因為在複習考研,我在學習很痛苦的時候就會需要一些國産無腦劇來緩解,邊學習邊看可以緩解我的痛苦,考完研了就完全不會看下去。其實這樣說感覺挺不尊重主創團隊的,人家畢竟費了這麼多心力,但其實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這個市場變成這樣很難說是一方的問題,是粉絲的寬容和主創對粉絲的某些錯誤定位導緻的。能看出來無論是美術攝影配音等等都很專業,後期應該更是專業,畢竟你很難在其他國家的電視劇裡看到這麼大量的磨皮(我真的不懂為什麼要把演員的臉磨成那樣,粉絲對于所謂“美”的追求是不是陷入了一個很畸形的地步?),正是因為這些大部分觀衆看不到的工作人員的努力,這部劇才能看看,我可惜得是他們的努力。但就算很糟糕,更令人心痛的是,這部劇竟然是讓流量演的劇中為數不多算好的。

說一下糟糕在哪裡吧,最主要的其實還是男女主的人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偶像劇的女主角必須完美,白幼瘦也是一點,這樣對女性的規訓成都真的很令人震驚,看得我很惡心,不是惡心女主,而是惡心讓女主變成這樣的人。有人說幹嘛在偶像劇裡追求女性主義(0個人這樣說過,根本沒人看我的帖子),這個道理很簡單,雖然不會有女性智障到把偶像劇的内容當真,但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卻也是不可忽視的,大熱電視劇中女性的形象不免會讓廣大女性群衆開始對照自身形象,特别是對于年輕女性,也是這部電視劇的大多受衆。并且以前的偶像劇女主一定是有缺點的,優缺點不代表她是反派,同樣的,壞人有優點也并不代表他就是個好人,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人們怎麼會價值觀變得更加兩極化?好的必須全好,壞的必須全壞,很難想象這樣的人物塑造竟然出現在一部大熱的電視劇中,很像小孩子過家家。

女主的善良是沒有立體感的,好像是大善,但其實也是愚蠢,她實施善意的時候是不用糾結的,犧牲自己是不用糾結的,幫助别人是不用糾結的,更讓人覺得是在演電視劇,她自己知道她的“犧牲”會換來更大的好處,所以她不用猶豫,因為她知道接下來的劇情。現實中的善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所以我們喜歡善,因為它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偉大更難達成,電視劇中沒有這樣的善,都是虛僞的善。觀衆應該不是讨厭聖母,讨厭的是她的善沒有代價,不需要猶豫,最後大家竟然還被感化,除了過家家,我很難找到任何一種符合這種設定的場景。更何況,讓女性來表達聖母或者犧牲者的角色本來就是極端落後的觀念,讓電視機前的年輕女性不禁深思,我是不是也要付出這麼大的犧牲才能換來純潔的愛情?我想說,你可以用犧牲換來權力和金錢,但絕對不是不靠譜的愛情。而且也不是為天下蒼生,假如天下蒼生要你一位女性來救,那天下早就可以完蛋。

男主的性格更是無聊,典型的女熱男冷,女主融化大冰山拯救情節,女性到底一天天還要救多少人?女性能不能先救救自己?衛生巾他媽都沒法用還在救男人。這種男主的性格我覺得是社會性的,從下看到大的偶像劇男主基本都是冷酷性格,溫柔的永遠是男二。小時候看偶像劇我就一直在奇怪為什麼女主會喜歡一個對她一直擺臉色的男主,而不是真的有在照顧她的男二,我橫看豎看也看不出男主到底哪裡好,小時候以為是自己有問題,長大後發現是世界有問題。為什麼男性總是情感缺失而女性總是情感豐富?這不僅是一種男女之間的刻闆印象更是基于刻闆印象施加在男女身上的不同要求。劇中男主情感缺失是可以用各種設定來解釋,但是現實中男性缺乏情感表達等問題不能單單用性别作為免死金牌,假如現實生活中看到一位缺乏情感不懂共情的男性,我真的很怕女性的第一反應是要去拯救,這種男性家庭一定是有問題的,包括他個人也是有問題的,人類不會沒有情感,但是因為各種畸形的家庭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确實會導緻情感缺失等問題,女性假如不是出于對方有利可圖為什麼要去拯救?因為愛嗎?那對方作為一個情感缺失的人能給你相同的愛嗎?還是說女性就是喜歡虐戀情深?因為女性也沒從自己的家庭中得到正常的愛。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種很畸形的“愛”,我都不願意把它稱之為愛。我覺得這部劇女主對男主的情感就是一種更隐形的斯德哥爾摩(但這種病好像又被證實其實不存在?那到底應該怎麼解釋女性愛上加害者的心理?假如這種病不存在那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結論就是,女性根本從來不可能愛上加害者,都是男性為了擺脫自己加害的行為而編造的謊言,讓女性沉迷于這種虛假的情感),男主剛開始對女主好隻是因為她有利可圖,就這麼簡單,就算女主後來知道,但是在回憶的時候,那些片段竟然成為男主對她好的标志。王慧玲說過一句話,他覺得你有利可圖當然會對你好,但你應該看在牽扯利益的時候他還會不會對你好,比如現實中的例子就是在生小孩這件事上,你不想生,他會聽你的嗎?偶像劇的愛情之所以是泡沫,是因為不牽扯利益,那些好都是小恩小惠,而且他愛你的話這種好就是最基本的,都算不上什麼恩惠。

但我又突然想到另一個角度,人們内心中是不是追求這種畸形的“愛”?因為社會等一系列關系,我懷疑大部分人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愛,包括我自己,我長大後才特别清晰地意識到我父母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我甚至不能确認他們到底愛不愛我,這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很重要,但現在已經很好接受就算他們不愛我也不重要這件事情。觀衆在偶像劇中到底追求什麼?一種虐戀?覺得隻有虐才叫戀,不然這份愛好像不夠厚重。其實真正的愛很輕松,一點都不厚重,但卻不寡淡,你能感受到它的充盈和明亮,在健康的愛裡面痛苦也不值得一提,痛苦不能作為健康的愛的養料,唯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能有這份愛。有人覺得這種愛不真實,可能習慣了痛苦的愛,但我覺得這種愛才是真的愛,會有痛,但不是主體,更不是愛的驅動力,更多的是陽光的感覺,但這種愛也不常見,要兩個身心健康的人才可能産生。沉迷于這種戀愛故事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人的心理,但說真的,這裡面的愛情刻畫得也很普通。

在偶像劇裡探讨那麼宏大的話題好像對偶像劇又有些嚴苛,但是這也能開啟另一個話題的讨論,難道偶像劇就該無腦嗎?偶像劇就隻是拍給粉絲看的嗎?對偶像劇的要求和定義究竟在哪裡?我看下來覺得目前對偶像劇的定位還是粉絲向的,因為粉絲不會去考慮我上面提到的所有問題,反而還會為這些問題找補。就這樣看來,可以看出來制片方對粉絲的定位—未覺醒的年輕女性。我不太相信有任何一位擁有哪怕一絲女權意識的女性會覺得這部劇正常或者非常吸引人。這樣看來,也是粉絲和制片方的雙向選擇,讓粉絲永遠保持在在我看來有點“低智”的市場(這裡的低智不是指智商,更多的是人在追星時候不理智的狀态以及目前社會審美觀點價值觀念的落後導緻的粉絲群衆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落後),這樣比較好控制也比較好制作。你真讓他們制作什麼深刻大劇,我怕是很難。我覺得能改變這一困境的唯一動力在于粉絲的改變,雖然這很難,但總不能去等制作方改變,which更是不可能。我隻希望粉絲能更多拷問偶像劇中價值觀念的問題,不說要多先進,至少不落後。

還有幾個小點我覺得很有意思,一個是我覺得這類劇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好演,原因在于男性冷酷、冰山、隻要闆着個臉就行,其實我是看不到此類角色任何演技的,一般的演員就是闆着個臉,我想說我也可以演,前提是演男主(我是女生)。你要我演女主,我還真不會演,讓我去表現活潑善良什麼的,我怕我表現出來會很做作,我怕我在說一些善良的話的時候會忍不住翻白眼。但闆着臉就真的很好演,然後說話的key稍微低一點就行了。

另一個點是我忘記在第幾集,就是男主為弟弟受刑的時候,莫名其妙把上衣脫掉了,我以為是要秀什麼身材的,媽呀,一看隻是白斬雞吓死我了,那我想說脫衣服幹嘛?他弟弟受刑的時候衣服不也穿得好好的,怎麼到你就要脫了啊?到底在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