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改編的日劇越來越多了,本土化也有進步,真是好事。
先說優點:劇本比較紮實,劇情緊湊,不單靠俗套的男女關系和雌競來推動劇情,沒有總是圍繞單一家庭為主線來講故事,配角不再是主角的無情工具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因為階級不同性格不同組成的家庭不同而有不同的人生軌迹,隻是因為幼兒園這個主題将他們的人生短暫交織交織,碰撞出火花,留下棱角互觸後的成長,又冷靜克制的分開,最終回到各自的軌迹。
這才是正确的拍人間煙火的角度,沒有人永遠是别人的配角,每個男女主角都有自己的成長線,編劇顯然是有思考的,對待人物是細心打磨的。
導演鏡頭也有功力,能用鏡頭語言表達的絕對不說廢話的無意義的台詞來交代劇情,比如吳越和黃維德的離婚,一個從民政局走出來,兩個人短暫懷念過往的幾句對白交代的清清楚楚,并且延伸出下一個劇情點:吳越即将返回律場,既交代了劇情又将兩個人分道揚镳的原因精準點出,還有那個長得好像高橋一生的男演員(對不起,我看電視劇的時候因為他總是出戲哈哈哈哈哈,沒記住名字很抱歉)得知張雨绮要把小陽給陽朔去國外讀書的一段,兩個鏡頭交代完,他路過甜品店聽到董潔和女房東争吵,鏡頭一切他去敲門表達關心和支持,沒有廢話,沒有多餘人物出場。我真的很喜歡這種英美日劇裡緊促的交代手法,沒想到有生之年國産劇也終于有了!!!
而且最讓我滿意的是,女性主義不在鋪天蓋地的營銷裡,隻在劇情人物裡,細枝末節處。女人最懂女人,媽媽之間為了孩子會有戰争,但是戰争之外卻又最清楚對方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彼此之間有不需要說的共情與理解,互助與溫暖。
成年人之間的愛情婚姻雖然一地雞毛,但是都非常清醒理智,每個人當然都有上頭的時候,但是人非聖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渣的人他也有柔軟的有底限的一面,沒有非黑即白的人!(除了小公主他爸)
比如陽朔看到兒子寫的媽媽日記會醒悟然後退了機票主動退出撫養權之争。黃維德在給吳越最後一個擁抱的時候,動作是溫柔虔誠的,微表情是動容遺憾的,以及吳越一直不回頭在車内調解自己情緒,把握方向盤開向新的人生道路時,鏡頭後面的黃維德一直在揮手,那是他的留戀和依依不舍,是他内斂的情感。
一個鏡頭,兩個人的正式分道揚镳。
還有好多想說的,一下子想不起來說不完,有點亂糟糟的,反正看的還算蠻開心。
對了,最喜歡的是幾個孩子,比某些大人演的還好一些。
再說缺點吧,五個女主角除了吳越和董潔的演技,其他三個真的,還需要努力才能讓我不出戲,不那麼尴尬。
還有場景都是樣闆房,要麼是日式極簡風要麼是北歐風,反正都很ind風就對了,太網紅了沒有生活的氣息。
而且細節太差了,董潔新家的鞋櫃打開隻有一雙鞋,一個生活很精緻很有品味的貴婦再帶一個正調皮又很會費鞋子的女兒,鞋櫃可能空蕩蕩的嗎?還有張雨绮打開包找鑰匙,那麼空的包你還需要摸那麼久才知道沒有鑰匙???
劇本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硬傷:張雨绮的挂逼輔助太多,有些劇情過于刻意,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不好看,離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還有不短的距離。
emmm……總體來說有可圈可點之處,但還是有不夠接地氣的毛病。
就很怪,不知道國産的編劇為什麼越來越不接地氣了,好像都生活在雲端似的,即便努力貼近現實也還是有僞中産和小布爾喬亞過度追求精緻的毛病,好像是現在編劇們都有的問題,可能是編劇們出身真的很高貴吧(撓頭)。
但是被隔壁的mhl摧殘過以後,不知道為什麼寬容起來了,大概是同行襯托得好(?),總而言之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糟。
希望好的國産劇越來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