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每當提到“港味”十足的粵語片,影迷們想到的往往都是動作片。畢竟,動作片是香港最成熟也最有影響力的類型。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是從喜劇片開始慢慢了解香港電影的。除開成龍的功夫喜劇,以周星馳、王晶、黃百鳴及許氏兄弟為主演/導演的都市喜劇成為了不少影迷童年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現今這樣深入人心的港式喜劇幾乎已經銷聲匿迹。從這方面來說,《還是覺得你最好》的出現無疑成了一種例外。

影片《還是覺得你最好》在繼承香港商業喜劇衣缽的同時以城市為叙事背景,男女關系為情節切入點,通過兩性在戀愛中的主權倒置與反傳統的叙述模式對以往的港片模式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颠覆。

一、大都市下的“港味”喜劇回歸

城市是孕育電影的空間,電影是表達城市的窗口。[1]曾作為英屬殖民地的香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一個高度商業的社會,與之相應的,是香港商業電影的蓬勃發展。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引發觀衆共鳴,這些電影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中下階層的小人物。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去叙述大都市下人們的生活百态,帶有明顯的草根性。電影《還是覺得你最好》同樣延續了這一傳統,以小人物的視角講述了當代港人對所處環境的困惑與迷茫。

影片在人物選擇上也延續了傳統港片中的經典模式:三兄弟及與之對應的三位女性,以群戲的方式将六位主人公放置在一個特定的空間下以此來制造矛盾、講述故事。整體設置頗似《家有喜事》,就連“兩男争一女”與“外來妹”喵喵的設計也都是港片中屢見不鮮的橋段。再佐以棟笃笑、神經刀、獨特的表演風格與市井煙火氣相融,一幅仿佛教人重回港片黃金時代的家庭式嬉笑畫卷便自然落筆而成,一刀刀港式回憶殺來,打得久不見此類喜劇佳作的觀衆措不及防。

如果僅一味模仿經典港片在人物和劇作上的形式,即便“港味”再足,也隻是徒有金玉之表,不過是步《澳門風雲》系列後塵。本片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它在打出“港式懷舊牌”、展現港人對以往輝煌無盡懷念同時,更通過母親的那句“你為什麼覺得死人說的就是對的呢?”跳脫出了青年對低迷期的呻吟,教衆人“走出去”,以迎接新生活。

二、多元的女性形象解構

在男性主義盛行的香港電影中,女性大多隻能充當為銀幕“提亮”與誘發觀衆觀看欲望的客體。相較之下于“男性英雄源源不斷的被生産出來,供人羨慕、敬仰,把這作為社會中堅的穩定符号[2]”,女性角色則顯得過于扁平、單一。《還是覺得你最好》中的三個女角看似“傳統”——外來妹、精英女、煮飯婆,實則已重構了三位女性的形象,賦予了其更多的獨立性與自我意識,甚至出現了以對抗“男性凝視”的“反凝視”。

外來妹向來是港片裡最具男性凝視的角色之一。她們的出現,充斥着男性欲望的表達:或是性感可人、或是清純漂亮,抑或是嬌嗲天成,但終逃不出天真無腦,好讓男主角有英雄救美之機。本片中的喵喵雖然依舊沿襲了外來妹共人表達欲望的這一特性,卻不再是建立在看/被看的對立式間,而是于主動位,以引導者形象促使三兄弟解開心結、化解矛盾。

神經刀,香港俚語,意指有輕微神經失常的人。糾纏在大哥與二弟之間的莫妮卡取的則是精英白領類港女神經刀的樣,合的是雙鄭——即鄭裕玲、鄭秀文所飾演的神經刀角色的形,以此表達出當代都市女性的焦慮。雖然與兩位前輩相比,鄧麗欣所飾演的莫妮卡在神經刀功力上顯得差強人意,但好在在表現人物情感糾葛等重要場合下仍能反賓為主,在傳統與新式中立起“弄潮者”形象。

三弟的女友豬豬,其煮飯婆的人物設定幾乎可與《家有喜事》系列中所有的大嫂形象相匹配——她們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唯丈夫馬首是瞻,是整個家庭的“仆人”。不過這一次頑劣的不是大哥了,并不時與豬豬上演着“野蠻女友”的戲碼。影片中的豬豬不像以往一樣對三弟事事說是。在她的身上,順從與反抗不斷交纏,兩股力量使她在一種“擰巴”上尋找自己,直至女性意識徹底覺醒,看清本心後抽身而去。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本片中塑造的三位女性角色看似每一位都可在以往的港片中找到與之對應的人物形象,但其“為男性角色服務”的核心早已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強調每一位角色的個體獨立性,以及消解男性凝視之下對女性角色的定義。

三、反傳統叙事的戀愛模式

英國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勞拉·穆爾維在《觀影快感與叙事電影》一文中首先指出,主流商業電影的叙事,始終以男性主人公的曆險為其表現對象。也就是說,在主流商業電影的叙事方面,男性才是掌握主動權的一方。所以我們不難看到無論是《精裝追女仔》還是《整蠱專家》等一系列電影中,單反一涉及兩性關系,男性往往占據了充分的主動性。而本片則通過兩性關系中主動權的倒置,不僅将以往港女角色進行了根本上的轉換——如上文中我們提到的那樣,同時進一步打破了傳統港片在叙事上的戀愛模式。

影片主要通過大哥戀戀不忘的前女友成為二弟的現女友這一戲劇沖突進行叙事,“兩男争一女”的設置則是粵語片中再經典不過的喜劇橋段。它以無厘頭且誇張的争奪模式将本在中國人眼中看來是嚴重的道德難題,通過主角的層層演繹化為無傷大雅的笑談。而在對比過《一妻兩夫》和《大丈夫日記》等同類型影片後我們不難發現女方已從近似“倒貼”的程度轉成為在掌握主動權的同時選擇做甩手掌櫃,将“兄弟争妻”的矛盾抛給男方處理,并以禍水之姿繼續糾葛于新歡舊愛之間。

深處這樣的三角關系中,讓女性掌握主動權其實是一出險招,稍有不慎主角就會被扣以狐狸精的名号——因為她不易讨喜。所以光讓有主動權的莫妮卡做甩手掌櫃顯然是不夠的,需以神經刀結合叙事才能沖出此戲劇困境。

高度商業化與具有輕女思想的香港使得香港的都市女性壓力倍增,精神失常的白領港女神經刀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神經刀類似好萊塢神經喜劇中瘋瘋癫癫、舉止怪異的主角,用這種神經刀角色作為引領叙事的主體,再搭配誇張玩味的喜劇色彩,使得觀衆大大降低了對影片的道德要求。既對傳統叙事中的戀愛模式進行了颠覆,又不至使觀衆反感。

四、結語

“沒有電影是不走下坡路的,每一個地區的電影,最長不超過20年一定走下坡路。”雖然時過境遷後,香港電影早已不負往日光彩,但自小在港片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人們對自己的少年時光依舊充滿着憧憬與期待。

影片《還是覺得你最好》在整體上延續了香港商業電影美學的同時,其内裡是當今都市男女的熱議題。它成功不僅是“港味”喜劇的回歸,更為人提供了港式喜劇的新出路。

參考文獻:

[1]胡克. 近年香港電影發展、美學特點與市場策略[J]. 當代電影,2010,(11):20-23.

[2]林卓文. “港味”之間——香港城市空間與其“類型”電影[J]. 大衆文藝,2022,(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