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故事本身
在一個風景美如畫的同時信息閉塞,娛樂和人際都很簡單,對男主妹妹來說充斥着bleakness grudges loneliness和spite的小島上。Colm和Padraic是一對看似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的好友,但兩人的性格卻大不相同,一個害怕孤獨,滿足于朋友家人和小驢的陪伴,一個有自己的愛好和精神小世界,享受獨處,會思考人生的意義。
所以當某一天,在Colm終于忍受不了與P日複一日無意義的閑聊和P以自我為中心的抱怨,又陷入對時光飛逝的焦慮後,他決定doorslam.
而對Padraic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且毫無預兆,對他來說是“But you liked me yesterday.”他想不明白為什麼,所以他就用自己愚蠢的方法去試圖“挽回”這段友誼,想當做什麼都沒發生,想靠激怒C讓他覺得自己并不無趣,甚至嘗試着聊聊C的曲子。
由此,對Colm來說,對Padraic反而是不斷的扣分了,好幾次無語的What?我太能理解!于是他割指表決心。而Padraic在朋友家人和小驢相繼離開自己後,變得更加的孤獨和絕望直至瘋狂。

再說為什麼我特别喜歡這個電影
大抵是矛盾體本身的我,一邊太能理解Colm一邊又太同情Padraic。doorslam這種事,我幹過不少次,但生活不像電影裡那麼的荒唐與偏執,現實中更多的是逐漸的疏遠和悄無聲息的離開。我能理解Padraic和Colm為什麼能成為朋友,也能理解為什麼兩個人最終絕交。
對Colm我是代入式的,在Colm和Padraic關于being nice和being remembered的争執中,我能想象到正因為C是善于傾聽、富有同情心和包容的,所以P喜歡跟他聊天,所以他會為自己不小心害死小驢感到難過,所以他即使在與P絕交後,也會在P被人揍了之後扶他起來,會替P出頭,但恐怕隻剩下同情了,正如Colm所說“I just don't like you no more”.我總覺得,在Colm的内心深處,還是在乎着Padraic和曾經的友誼的,否則也不會說“I keep having thoughts about playing it for you at your funeral”.
對Padraic我雖然一直在陪哭并狠狠共情但隻是旁觀者,與朋友絕交,與親人生離,與小驢死别。坐在C身邊痛哭,央求妹妹不要離開,撫摸着小驢的屍體等等瞬間…
同時随着劇情的展開,可以看到男主是特别自我且僞善的。這就說到,這電影的配角們也很出彩,被絕交的P隻能跟Dominic當朋友,但他對D被家暴無動于衷,就像他對C的音樂夢想也嗤之以鼻。
而D在長期受到父親家暴又認清男主并不是那麼好的人及男主妹妹離開後,失去了生活的一切念想。
還有喜歡看行刑的警察,喜歡聽八卦的商店老闆等等,每個角色都很豐滿。

最後談談這電影的隐喻
由于不了解這段曆史,看完大家的讨論後倒是也有些感想,不管是愛爾蘭内戰,還是蘇聯解體到年初的俄烏戰争又或者是中國曆史上的分裂與統一,一切都是看似毫無預兆但其實早就暗流湧動。
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吧,就像電影的結尾一樣,他們兩個人的關系永遠也不會結束,兩人之間的恩怨永遠也扯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