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後總體的感覺是,能理解為什麼國人這麼喜歡,但是個人向的話覺得沒有那麼好,整體還是偏一般。

首先講優點吧,能感覺到他還是放了一些新的東西進去的。

首先是反駁了仙魔道三六九等的邏輯,這個應該還是沿用了他上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邏輯,所有等級高低都是人為創造的,其實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而這個也留到了結尾,兩個人一起說要打破這個規則雲雲。包括黑白顔色與對應正邪的颠覆,也是一個新處理。

然後是結尾敖丙父親說的父輩的經驗也不全是正确的這句話,應該還打動了蠻多年輕人的。

還有一點是關于這個英雄觀,我覺得中國的英雄觀和外國的其實還蠻不一樣的,他們算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我們還是會體現人民的力量,像當時哪吒敖丙兩個人合力破鼎的時候,其實也是靠着下面的蝦兵蟹将一同幫助他們才能夠成功的,這一點我覺得挺好的。

然後接下來說我不太喜歡的地方,可能會有點雜想到什麼說什麼了。

首先是關于融梗的情節,就是這裡我大概能明白為什麼中國老百姓特别喜歡,因為裡面融了蠻多互聯網上的熱梗,像什麼土撥鼠尖叫,然後那個雖然你巴拉巴拉但是你巴拉巴拉這個句式……說實話有點尴尬,能夠看出來導演想要穿插的笑點,但是這個笑點也不是基于情節或者什麼别的幽默,總之在我看來非常生硬,對情節也沒有任何幫助,更别說那個土撥鼠尖叫還放了兩次……

然後是性别問題,我是帶着審視的目光去看的,網絡上大家批判的地方我之前也看過兩眼所以心裡大概有個數,但是沒想到比我想的問題還多。總體看來,非常男,非常舊。

最明顯的,撕鶴童裙子和撒尿那段,完全就是男人講黃段子和對于屎尿屁笑話的惡臭味,一對情節沒有任何幫助,二對人物塑造也沒用,感覺放出來就是來惡心女觀衆和讓男人精神高潮的。

其次對于石矶娘娘的塑造,也是對情節沒有任何作用,讓她和魔鏡雌競,還包含了對女人極度愛美的諷刺,特别男……而且石矶娘娘明明應該是最難打的第三關,一下就沒了,而且這三個關卡在電影中的節奏也非常奇怪,一會多一會少,中間還穿插了好些其他情節,就會顯得有點亂。

說到節奏問題,幹脆也在這一起講了,除了前面說的節奏可能有點亂,還有後面高潮部分,不知道為什麼總要在情緒點加一個一點都不好笑的冷笑話然後繼續,很奇怪,高昂的音樂放到一半突然停了,然後搞一小段不知道有什麼用的笑話,然後繼續,真的很像抖機靈。

最後一個,這部電影又非常老套的運用了“冰箱裡的女人”這種套路,大概就是讓男性角色覺醒或者是做出什麼改變的動力是他身邊一個女性角色的死亡,這個女性角色可以是母親,也可以是女友。而在這裡,就是母親,這裡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好嘛,又用母親的死來推動。而且對于女性角色的塑造還是非常刻闆,沒有名字,圍着兒子轉的母親,雖然給她帶上了铠甲,但是最後還是抱着兒子去世……非常舊,對于性别叙事一如既往的沒有進步。

以及我不明白為什麼導演要放這麼多關于容貌焦慮的情節和台詞,看到一次兩次我也以為是自嘲,但是三次四次就有點奇怪了……

好,接下來要說一個我在看前和看後都非常讨厭的一個行為,就是營銷男同cp……我覺得這裡導演的處理非常狡猾,他把敖丙塑造的非常女性化,但是又設置性别為男,一是可以營銷麥麸,二是可以規避說對女角色的刻畫單一。其實現在大家磕男同的基本邏輯還是按照異性戀模闆,攻受分别對應男女,而敖丙作為大衆認為的受方,一是非常女性化,二是對情節推動沒啥作用,可能哪吒需要他幫忙了就上去幫個忙,然後哪吒要闖就一起陪他去闖,在考核的時候幫他打個怪啥的,最後高光和專注點還是落在哪吒身上,能非常明顯感覺到他的附屬邏輯。很狡猾啊很狡猾,有些磕點真的蠻刻意的……真是把同人女的市場給打開了呵呵。

然後是整個故事線的邏輯,整體沒啥大問題,但是有一些情節的推動是靠主角不張嘴換來的,不知道是在給敖丙重塑肉身所以作死打陳塘關,,誰來可憐可憐那些陳塘關的老百姓,真的工具屬性非常重,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包括哪吒最後去鬧龍宮也不是因為陳塘關,也還是因為他爸媽死了……而且看到一個短評我覺得說的特别好「旋轉小火山 :要說“反父權”,要先說清什麼是父權制。父權制的原詞是patriarchy,你絕不能隻是緊盯字面上的“父”,不能隻是理解為兩個性别之間的矛盾,它更多代表的是一個社會強者對弱者的剝削和壓迫。例如電影裡,有人給陳塘關的老百姓發聲嗎?更慘的是海底那些藤壺、福壽螺、轟炸大鱿魚,他們以一種喜劇化的方式死去。弱者的死隻是起到一個主角成長路上的催化劑作用,因此此片表面上是反父權,其實還是沒有跳出父權的邏輯。」

最後補充一點,關于善惡觀我覺得雖然有轉化,但是也隻是轉化,善的那一方還是純好人,壞的那一方還是純壞人,其實内核還是舊的。可能就申公豹這個角色塑造的好一點,體現了人的複雜性,但是很可惜,就他一個……


總之,這部電影非常适合作為爆米花合家歡電影去看,不去想那麼多東西感覺整體也确實會看的很開心,但是如果說要把它上升到那麼高的高度以及民族性層面,我真的覺得一是沒有必要,二是它還不夠……無論是從電影的藝術性還是表達深度來看,它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