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人都說比前作好,但單從主題表達這一方面來看,就已經遠遠不如前作,《魔童降世》以自我的個體覺醒為主題,探讨了現代自我身份的認同。而這部電影将目光轉移為群族對抗,宏大的集體叙事最終因缺乏感情鋪墊而淪為政治的隐喻工具
2.和唐探一樣的毛病,藝術與商業的失衡性。對IP的開發需求以及商業妥協與對藝術表達的矛盾,在商業和藝術中找不到完美平衡點。
3.強行加入網絡爛梗,不停地用笑料結構劇情的嚴肅性,相比《長安三萬裡》,顯得創作者的文化表達太過功利與幼稚。
4.叙事的失衡與臃腫。這部電影采用的是多線并行的叙事,但是支線與支線之間并未形成很好的互文,而每一個支線之中為了滿足商業性質的要求又不停地用插科打诨打斷情節的連貫性,最終強行使用一個反轉妄想将所有支線聯結起來,卻缺乏邏輯上的緊迫性,最終還是落入了漫威式超級英雄的窠臼。
5.角色塑造的扁平性,情節中所有角色無論墨守陳規或是态度突然的轉變,都沒有情節上的支持,配角完全淪為拓展世界觀的工具。
6.延續了前作對傳統神話的解構,但當進入颠覆黑白這一經典叙事時,又同時将龍族的苦難直接歸咎于天庭的壓迫,這一簡單處理最終使原本精彩的構想又跌入世界是非黑即白這一悲劇之中。
哪吒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白天汴河邊小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酒放、茶坊、飯館、商鋪……小攤小鋪賣着各種物件,看得到十千腳店、彩樓歡門,街上有有驅馬而過的行人,也有在其中玩鬧的小孩。夜晚勾欄瓦舍在眼前動了起來,戲台上演出的志怪奇事,戲台下人們喝彩叫号。清明燈會更 ...
這才是“我生來就是高山”的含義吧
之前看過一些張桂梅校長的訪談,對“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的女高誓詞印象深刻。目前劇已追平,看着張校長一次次翻越高山招學生,仿佛感受到了她渴望所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