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英雄聯盟:雙城之戰》真的是非常火了,由于我大學的時候還跟朋友們玩過一陣英雄聯盟,對這個ip還挺有感情的。這個動畫片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我被裡面的人物和劇情深深地打動了。希爾柯死掉的時候我真的心碎,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金克絲,這篇文章也是給金克絲“洗地”的,哈哈。

重要提醒:本文有劇透,建議先看完《英雄聯盟:雙城之戰》再進行閱讀,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下面就從我的角度去試着解讀一下金克絲這個人物,希望大家能喜歡吧~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金克絲的話,我也希望你可以看完。因為在我看來,對于人物的不同理解,可以提高對于事物感受的敏感度。

全文共計5199字

閱讀大概需要16分鐘

一、敏感度是人文主義者的自我修養

赫拉利曾說過,在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現代,想要尋找人生的意義,就得有體驗和敏感度。

這個敏感度的意思就是你要從經曆中獲得體驗,用體驗改造自己。你可以通過不斷地進行各種體驗對世界産生更深的理解,從而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敏感度,我認為是人文主義者的自我修養。

這種敏感度是可以習得的,不說的那麼複雜,一道菜之所以好吃是就是因為它不同味道帶來的層次感。你可以在一道菜中吃到不同的味道,而能嘗到這種多層次的味道的關鍵就是敏感度。

對于電影或者文學作品也是一樣的,我們如果對一個人物或者劇情有不同的解讀,就會增加這部電影或者文學作品的“美味”程度,也會讓人獲得更好的閱讀或觀影體驗。

二、雙城之戰主要說了點啥

雙城之戰這部動畫劇集主要圍繞着皮爾特沃夫和祖安這一對雙生城邦之間的矛盾進行展開。

皮爾特沃夫是一座進步與繁榮的城市,擁有着龐大的資金和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海克斯科技”,被其他城邦譽為“黃金之城”。

而祖安作為皮城的雙生城邦,坐落在皮城下方的幽深峽谷中,是一座污染嚴重的地下城市,對于祖安來說,科技與工業是他們的解藥,也是他們的毒藥。

兩個城市對于科技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但是皮城開始将大量的工業廢料傾倒向祖安,再加上祖安自身的科技實驗和工業活動,污染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而兩個城市的沖突也就此而起。

顯然,在祖安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下層階級的窮人,在皮爾特沃夫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上層階級的富人。在兩個城市大沖突的背景下,通過主人公之間小人物的情感沖突來展現和推動劇情。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就是封面上的姐妹,蔚和金克絲。

...

蔚和金克絲的父母在一次地下對地上的沖突戰争中犧牲了,于是她們被地下城市的首領人物範德爾收養。在她們兩個的成長過程中,金克絲一直是一個拖油瓶的角色,她每次的主動、積極的行為都會導緻破壞性的結果。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是金克絲想要拯救自己的夥伴,但是卻不小心親手導緻了自己養父和同伴們的死亡。

這一次,作為姐姐的蔚開始一改之前包容的态度,她呵斥了金克絲,并一時沖動離開了妹妹。金克絲以為姐姐抛棄了自己,絕望的在雨中哭喊,金克絲的哭聲引來了綁架自己養父的反派角色希爾柯。當蔚看見自己妹妹即将獨自面對希爾柯的時候,想要跑回去救妹妹,但因為她被人迷暈了無法行動,被動的抛棄了金克絲。蔚的這次離開造成了妹妹性格的劇變,也導緻了之後姐妹成仇等諸多悲劇。

三、來講講人物弧光

人物弧光是一個劇作法則,指的是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迹或者變化。電影裡每一個角色都必須在故事中有所轉變,唯一一個不變的人就是反派,主角和他的朋友都必須有很大變化。

當然對于傳統的作品來說都是這樣的,但是對于優秀的作品來說,反派也一定是有成長和變化的。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是這樣定義人物弧光的:最優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在講述過程中,表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迹或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簡單說,就是人物的變化。

弧光(arc)指的是“一個角色從自己‘旅途’的開頭,經過發展,最後到達結尾這個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如果做得夠好,能呈現出每個角色随着影片進展而發生的成長和改變,那麼它就會像詩一樣隽永。從本質上說,這個故事、這段經曆,對所有相關的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的,具有改變人生的意義。甚至也包括影片的觀衆,它影響到了觀看這段經曆的每一個人。自古以來,一切好故事都表現了其中人物的成長和轉變。

為什麼是這樣呢?

我想如果故事有講述的價值,那它就必須對所有相關的人都極其重要,重要到電影裡的角色必須有所改變。但這種改變的前情和結果都必須非常小心地刻畫,并且有迹可循。

具體到女主角,我覺得重要的一點是人物自我意識的覺醒。從懦弱到強大、從幼稚到成熟、從依附到獨立、從無知到睿智、從無條件的聖母心到理性地解決問題、從不了解自己到發現自我……為什麼呢?一方面,這符合人的普遍成長規律。另一方面,也因為其中的一些轉變在真實生活中很少發生,因此在故事裡才顯得彌足珍貴。

在某種意義上,故事講的就是改變,而衡量誰成功誰失敗的标準其實就是看誰願意改變。好人就是那些願意接受改變并将其看作一種正面力量的人,壞人就是那些拒絕改變蜷縮起來自食其果的人,他們無法擺脫原本生活的慣性。要在生活中獲得成功,就得做出改變。所以這個基本理念不僅适用于叙事,也是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條信仰。改變是好事,因為它代表着重生,是全新開始的希望。

這就是人物弧光。

四、希爾柯——最不像反派的反派角色

...

希爾柯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整部劇中人物弧光最多的人物了,從一開始以一個卑鄙的小人形象出現,到接納金克絲成為教父式的角色,到最後被金克絲殺死成為一個父親的角色。他的改變是所有人物中最多的。

首先是希爾柯與範德爾的故事線,希爾柯與範德爾的故事其實《雙城之戰》中并沒有過多的去着墨,但是通過細節我們可以發現,希爾柯與範德爾原本是理念一緻,希望帶領祖安人民走向另一面勝利的夥伴,但是在一次沖突中希爾柯被範德爾背叛了,也正因為這次背叛,導緻了希爾柯眼睛永久性的問題。

經曆過背叛之後的希爾柯,開始了蟄伏,逐漸變成了一個“卑鄙小人”的形象。他通過各種各樣的陰謀與手段将好朋友範德爾的勢力逐步瓦解,建立屬于自己的龐大帝國。為了達成目的不惜殺掉曾經的舊識,這個時期的他是冷血無情的形象。

在準備鏟除範德爾的過程中,他本來想殺掉坐在地上哭泣的金克絲的。但是由于金克絲向他哭訴她被姐姐抛棄了被所有人背叛了,希爾柯突然在金克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就此,他的慈父形象開始逐漸浮現。

由于對金克絲的情感在逐漸轉變,這個過程也引發了手下的不滿,甚至說引發了他的“統治危機”,但是他卻用雷霆一般的手段去告誡自己的手下,維護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帝國,這個時期的他是俨然是教父形象。

“統治危機”的誕生也愈加确定希爾柯對于金克絲的情感并不一般,并不是單純的領導與下屬的關系,而是更為親密的父親與女兒的關系,最後希爾柯在與上城談判的過程中放棄了他自己的英雄主義,主動回歸了一個父親的形象,是一個中年男人式的夢想。英雄與家長原本就是同一男性原型的兩面,英雄是未來的家長,而家長是老去的英雄。希爾柯為了金克絲用内心的家長摧毀了内心的英雄。

最後,我們都知道了結局,希爾柯用他的死亡造就了金克絲的誕生,他對于金克絲的愛是無條件的父愛,是永遠包容和諒解的父愛。

根據前面我們所說的人物弧光理論,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希爾柯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靜态的反派角色。他在不斷的改變,像一個主角一樣不斷改變,是一個典型的悲劇角色。所以當他死去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他的離去而感到心碎。這正是因為我們作為觀衆我們見證了希爾柯的成長和變化,對他有着更深刻的共情能力。

五、JINX是禍害

金克絲是一個非常純粹的角色,她的愛很純粹,恨也很純粹。

當她愛她的姐姐的時候,她的情感就是純粹的依戀,她不論幹什麼都會跟着姐姐,姐姐說什麼她也都會無條件的相信。所以在之後的情節中才會有金克絲舉着火炬等待着蔚的到來,那一幕感人的場景。

...

但是當她得知姐姐并沒有之前那麼愛她的時候,甚至背叛她的時候,她也做出了果斷的選擇。

...

她将蔚與希爾柯還有凱特琳一起綁到了桌子上,要求蔚做出一個選擇——是要爆爆,還是要金克絲?但是蔚怯懦了、退縮了。在那一刻金克絲就知道了,姐姐并沒有原本那麼愛自己了。

她隻能接受純粹的愛,不摻雜雜質的愛。最後她開槍為了保護蔚而殺掉了希爾柯的那一刻,她才知道這個世界上目前隻有希爾柯對她的愛是非常純粹和真摯的,而希爾柯死掉之後,她從此也不會再擁有如此純粹的愛,因此她選擇成為了金克絲,而不是爆爆。

金克絲這樣的角色,在略顯黑暗而真實的背景下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所以金克絲不得不分裂,不得不發瘋。可以說她的瘋狂是必然的,因為真實對于純粹是不友好的。

jinx的意思是禍害,但其實金克絲并不是壞人。金克絲的一切行為其實從她自身出發,都是善意的,隻是破敗的結果永遠是她一個人去承擔。這樣的行動矛盾限制住了她的腳步,讓她逐漸失去對于自己的主動權。她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喪失了對于自己的主動權,所以她最後才會去讓蔚去選擇,自己到底是爆爆還是金克絲。金克絲的行為本身更像是一個催化劑。在她行動之前已經有了爆發的條件,她隻是催動事件發生的人,并不是導緻事件後果的人。

就像金克絲向皮爾特沃夫發射的火箭,其實就算希爾柯活着,雙方也不會達成什麼美好的談和條件的。因為希爾柯絕對不會把金克絲交出去的,他愛金克絲甚于他自己。皮爾特沃夫和祖安的矛盾是積怨已久的,并不會因為談何與否就簡單的解決。

純粹的角色無法在黑暗中存活,隻能存在于童話故事中。金克絲如果在童話世界裡出現的話,隻能是《冰雪奇緣》裡的艾爾莎。

沒錯,你細想,《冰雪奇緣》其實講的也是姐妹之間的情感故事。

六、艾爾莎與金克絲 童話與黑暗

在《冰雪奇緣》最初的劇本設定裡,其實艾爾莎是一個反派角色,她擁有制造冰雪的能力,但她無法控制,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毛病,她也因此失去了王位的繼承權。

她的妹妹安娜是一個典型的好姑娘,獲得了繼承權的同時還即将和英俊的王子結婚。而姐姐因此深感嫉妒,在婚禮當天發動了冰雪攻擊,妹妹被擊中,心髒漸凍,隻有王子的真愛之吻才能救她。最後姐姐制造出來的雪怪失控了,姐妹倆必須聯手。

但這個劇本顯然并不吸引人,他們需要一個更好,更深刻的點子。這時,《冰雪奇緣》的主創們認為,艾爾莎或許與金克絲一樣,根本就不是壞人。她一直都在努力做個好姐姐,可是沒有用,别人還是會judge她。人們懲罰她,僅僅是因為她是她自己。她被逼到一定的程度,唯一的出路就是根本不在乎别人怎麼看了,Let it go!

當然,金克絲也不在乎别人怎麼看了,因為愛她的人都死了,她也隻能選擇瘋狂。

接着,《冰雪奇緣》的主創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大局觀的看法:這部電影的主題應該是“愛與恐懼”。妹妹代表愛,姐姐代表恐懼。姐姐在片中的心靈之旅是戰勝對自己超能力的恐懼,妹妹的心靈之旅則是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愛。

而在雙城之戰裡,這種情況卻倒置了。蔚對應的是失去的恐懼,被恐懼所裹足不前;金克絲對應的是愛,是成長。

在《冰雪奇緣》這個童話世界裡,王子對安娜其實并不是真愛,因為真愛意味着犧牲。沒有犧牲的愛,隻是自戀罷了。這是一部充滿迪斯尼元素,而又特别與衆不同的電影。主人公是兩個公主,但王子居然是壞人;公主不是王子救的,而是自救;救下她們的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真愛,而是因為救的這個動作,才讓真愛展現出來。

有意思的是,在《雙城之戰》裡拯救金克絲的人、做出犧牲的人并不是她的姐姐,而是希爾柯。希爾柯承擔起了王子的角色,代替所有人完成了金克絲最後的成長。而蔚,與其說她是愛金克絲,不如說她是自戀和自私。她其實想被原諒,想回到一個不存在的過去,拒絕承認自己的離開導緻了妹妹的分裂,拒絕承擔這樣的後果。

但是不是所有的道歉都應該得到原諒,她想要的道歉隻是想寬恕自己的一種逃避方式。

金克絲真正需要的是接受現在這個瘋癫且分裂的妹妹,而不是活在過去的爆爆。她給過蔚很多次機會,但是蔚都沒有這麼做,最後在金克絲為了保護蔚誤殺了希爾柯的時候,徹底失去了自己的妹妹。

七、蔚為什麼是懦弱的

蔚從一出場就是充滿了男性特質的女性領袖形象,與其說她是金克絲的姐姐,不如說她是大部分人心中所希冀的超級英雄形象。

她的攻擊方式,她的個人主義,甚至她的拳套武器,無一不是超級英雄式的表達。

那麼蔚又為什麼是懦弱的呢?

因為以上這些超級英雄式的表達不過是她的“殼”,實際上在整個故事中蔚作為主角并沒有什麼成長變化,她依舊執着于過去的事情,無法接受當下的改變。

她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物。

看似蔚對爆爆用情最深,實際上最傷害爆爆的話也全部都是由蔚說出來的。她一方面在形式上照顧着妹妹的笨拙,但内心她對于妹妹的認知其實與其他人并無不同,他們都認為爆爆不過是一個團隊裡的拖油瓶罷了。隻不過她更虛僞一些,她不會承認。所以在最後一次夥伴集體行動中,她拒絕讓自己的妹妹參與如此重要的活動,這也間接的導緻了範德爾的離世。

...

範德爾離世後,蔚對爆爆大發脾氣,将年幼的妹妹抛棄在了雨中獨自哭嚎。蔚的這一行為也導緻了兩姐妹之間最深刻的裂痕。

蔚在皮城入獄後,一直想回到祖安找到自己的妹妹道歉。但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妹妹是不需要她的道歉的。蔚向妹妹索求的爆爆,不過是過去的時光。她沉湎于過去,不想接受自己的行為導緻了妹妹瘋癫的後果,所以蔚才是那個最自私、懦弱的人。

在故事中,金克絲給了蔚很多次機會,試圖讓姐姐接受這樣殘缺的自己。甚至說如果姐姐真的做出了選擇,自己是可以放棄一切,重新變成屬于她的爆爆的。但是蔚每次做出的選擇都不是金克絲想要的那個答案,一次次的失望,親手把妹妹推向了另一個對立面。

這就是蔚,一個懦弱的超級英雄。

八、金克絲,你就是完美的

...

金克絲當然是完美的,她的境遇導緻了她必然的瘋癫。

她骨子裡其實是一個非常純粹和真誠的小女孩,不過就是誰對她好,她就對誰好罷了。

她的行為邏輯其實隻有一個字——愛。

所以,希爾柯說,不哭。

略顯黑暗的現實世界裡,完美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幸福的金克絲永遠隻能存在于童話中。

也因此金克絲這個角色才會更有張力和拉扯感。

我愛金克絲,她就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