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的魔力到底是什麼?在哪裡?

這是我二十年來一直都沒弄明白的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這部書,這部片?為什麼全球不論男女老少,都對它有緻命的吸引力?

剛剛看「20周年」,一直眼眶時不時地被濕潤着,被激動或是感動或是不知什麼東西打動着……直到海格說,“我已經不在了。但海格還會在。”下一秒,他的表情肅穆了下來。我眼淚開始落下。

又到最後的最後——"Always"——一切崩潰,哭成狗。幸好我現在一個人在家,哭出聲音來也沒關系。

是的。這就是有一種你根本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但也突然覺得,可能是這永恒的"Always"把一切都聯結上了。

用愛,把你的内在世界與外在世界,把你的脆弱與不懼,把你的幻想與生活,把你的過去與現在,把 生 與 死 都聯結上了……

我一直标榜自己很喜歡哈利波特系列,說它正是陪伴我青春期的書籍,我如何如何廢寝忘食地閱讀它,是我十五歲時的我媽送我的生日禮物等等。連如今我三十五歲了,裝修房子,家裡的地墊都搞的都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我對來訪的人介紹說:“你看,這地墊,跨過去就是飯廳廚房,有生活煙火氣的地方,而這另一邊,就是我做夢搞創作的地方。”我利用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含義,賦予進了自己的日常裡。

可是,我心底裡,又一直有一個其實很清晰但又不太敢面對的疑問:“我真的如此喜歡它嗎?我到底喜歡它什麼?”

我害怕,我其實并沒有真的那麼愛它。一切都是為了表達熱愛而做出來。

而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這套書,似乎是我青春成長期的記憶裡,唯一一件,我媽給我的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着的禮物。

之所以,她會送我這個作為禮物的原因,是因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時,她帶我去看了,這是她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主動問我,想不想去看最近這部電影——她以一種主動的态勢和我共賞了這部電影。我心中激動萬分。

這對我媽媽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我如同旱地,被久逢了一場甘霖,迫不及待地和她一起在魔法石的精彩世界裡滑翔。

電影後,她說這電影真好玩,我也拼命表達出也覺得很好玩的樣子。然後她說,你喜歡,老媽把這套書買來送你吧。(那時好像出了四本,到「火焰杯」)毫無疑問,我來不及地點頭答應……

我想,那時的我,已經在潛意識裡十分清楚,這是與我媽多麼難得的聯結方式啊!作為從九歲開始她就不在你身邊陪伴你的人,作為個性本身就比較偏堅硬不怎麼談感情的人,我這個哪怕已經是十五六歲的孩子,也深深知道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和媽媽保持同調”的機會!

是的,所以我“愛”上了看「哈利波特」。深深地沉浸在了魔法的世界裡。

二十年來,那套書如今依然在書架上。幾個月前搬家,我媽問我,“那套哈利波特,你還要了啊?”(因為這兩年我有賣書的習慣)

我立即本能反應地應她:“要!那個當然要!!!這怎麼能不要。”她笑笑,點點頭。

是她覺得好看。所以我才覺得好看啊。

-

今晚,「回到霍格沃茲」,從一開始,我的眼眶就莫名濕潤着,心裡激動着。一直到最後的"Always"……我好像有了幾分明白了,明白這個電影/書裡的魔力、吸引力到底是什麼了:

它創造了一個完全虛幻的假想世界,但其中填充着滿滿的真實成長生活、孤獨又勇敢的共鳴心境,然後用 愛 聯結了所有。

一切在“假想”裡,落了地。

我的感動、激動、哭成狗,有我對我媽的愛、也有一個女兒對她母親獨特的愛的方式、還有我對這部影片/書,真誠的共鳴之愛。

還有許多深深的緬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