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嘉麗
萬衆期待的迷霧劇場,今年的開局《八角亭迷霧》,豆瓣竟然隻有6.1分?
這……
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
因為昨天我看的時候是這個分數,剛才寫完文章再翻一下豆瓣變6分了。我這文再不發出來,我怕我又要改。

不如我問各位懸疑迷一個問題:
今時今日,你們喜歡看什麼樣的懸疑劇?

雖然懸疑劇今年其實已經非常流行,雖然今年已經快到年末,但是内地拍的懸疑劇确實不多,這一波流行有點沒趕上趟。
段奕宏的《雙探》算是一個高開低走的典型。
所以,其實懸疑劇迷大多數都愛看美劇、韓劇。大家的比對标準,也都參考了這些劇。
不說遠了,今年美劇的《東城夢魇》,迷你懸疑劇的優秀代表,對吧?豆瓣8.9分。韓劇的《窺探》,豆瓣8.6分。韓劇《怪物》,豆瓣8.5分。都是在豆瓣很受歡迎的迷你懸疑劇的佳作。對吧?
這些佳作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情節集中,節奏明快,反轉驚人。
這個特點,既不複雜,也不難懂,對吧?
我們就按照這個标準來看看《八角亭迷霧》,到底怎麼樣。

從結構來看,《東城夢魇》和《窺探》是一個個去找嫌疑人,可以說是順時針查案。《怪物》是一個個去排除嫌疑人,可以說是逆向查案。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有一條非常清晰和明顯的主線,就是電視劇要說的案件。
即便在查案過程中涉及到支線的人物和情節,也會做出取舍,導演會非常清晰地給重要人物鏡頭,就算是一閃而過,也是有用意的。而對主線情節無關的家長裡短,導演不會拍,浪費時間,而且也是沒有意義的誤導觀衆。
删繁就簡,是現在懸疑精品的特點。
也就是說,導演和觀衆是一條心,我們都清楚,今天我們看這個劇,就是一場智力賽跑。在十幾集裡,就看誰先猜出兇手,誰才是最後恍然大悟的那個人。
我這樣說今年流行的懸疑片風格,大家可以認同吧?

然後我們來看看《八角亭迷霧》。
《八角亭迷霧》裡,有一個最大的迷霧,就是十九年前玄珍的死。沒有查出兇手的案子,改變了這一家人。除了祖峰飾演的玄梁的老婆,和段奕宏飾演的警察,每個人都因此神經兮兮的。

這是全劇的人設背景。
這是沒有問題的。導演想要什麼樣的人設,隻要能把故事講好,都沒有問題。人設神經兮兮,反而容易制造迷霧,我猜導演也是有意為之。
而且這些人設,神經得也很合理。

玄梁這個哥哥,因為跟木格媽媽私會,錯過了接妹妹的時間。當妹妹的屍體在八角亭附近的池塘裡被發現,他内疚了。不是一時,是一輩子。因為他女兒的長相跟自己妹妹一模一樣,這更加時時刻刻提醒着他。兇手一天找不到,他就一天無法釋然。
他對女兒念玫的緊張,确實似乎移情了對自己妹妹的内疚。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實這份理解,更加說明他有責任感。其實,他妹妹的死,并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兇手造成的。隻是沒有人跟他說,讓他釋然。
就算是玄敏,她明明知道哥哥為這件事内疚,她不但不跟哥哥說,不是你的錯,反而說哥哥是個變态。不應該把内疚投射在自己女兒身上。
是,你說的是對的。是不應該,問題是,你說不應該這事就會沒有嗎?不會啊。心結打不開啊。
所以,豆瓣很多網友說的,這一家人的神經兮兮,我感覺其實一點都沒有問題。

這劇的問題,是情節的問題。
十九年前的案件,是一場讓全家人無法前行的迷霧,是前提。但是,這部劇的故事,是不是以富二代小混混的死為主線?通過去查這個富二代小混混的死,來揭開玄珍全家的故事。
那麼,主線是富二代的死吧?
可是,這個主線,基本上全部淹沒在玄珍一家的家長裡短裡。這跟懸疑迷對懸疑劇的理解完全不一樣。
這個富二代小混混就像個打醬油的。他死了以後,導演就把大部分的鏡頭給到了玄珍家裡的家庭關系。
整個呈現出來的結果,就像一個充滿文藝範的狗血的家庭倫理劇,完全不像一個懸疑劇。就是以一種懸疑劇的心态來看這種劇,會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本來,我們是想看兇手如何神不知鬼不覺作案的,或者,是想看警察如何突破重重迷霧破案的。
結果,我們看到的是,玄珍家裡每個人的狗血故事。
玄梁線:老情人廠花中年遲暮,天天在家打麻将不管女兒;女兒失蹤後,中年遲暮廠花上玄梁家撒潑。兩場跟老情人廠花的戲,真的直接拉到家庭倫理劇裡,鄰居吵架,中年初戀互撕,一點違和感都沒有。每一場戲,都很有狗血和八卦看點。但是你放在懸疑劇裡,占那麼多的戲份,主線表示,我還存在嗎?
念玫線:這個小姑娘叛逆期叛逆得特别有違常理,被跟蹤的時候被吓得要死,爸爸來救自己,救完以後她就對老爸蹬鼻子上臉還罵開了。不是一次,是每次都這樣。
開始我說了角色神經沒問題,但是情節不能神經。不能有違常理。叛逆期也要有個限度。懸疑劇隻需要一個核心,而不是每個人都自帶發散點。自帶發散點那是文藝片的風格,每個人都有故事,都有欲說還休的心裡秘密,真的把節奏拖得非常慢非常慢。

玄珠線;工廠中年美女主管跟廠長睡了被正室打;工廠中年美女主管回家跟老公坦白,她老公打開門揚長而去。她回老家回憶和玄珍之間的故事,很明顯她和玄珍之間也有導演想要表現的秘密,這個秘密可能還承擔着導演想說的人性複雜。但是導演,你想說的太多了,你還記得回家的路嗎?

玄敏線:雖然自己老公是講究科學的人民警察,但是多年懷不上孩子,她歸咎于迷信,并且要自己的侄女去陪她拜玄珍,這樣她就能懷上孩子。
老媽線:時而清醒、時而迷糊。說的話不是氣死這個,就是氣死那個。她是故意,還是無心?

木格線:小警察去跟她問話的時候,整個一審訊現場,搞得跟調情一樣。很明顯就是撒謊加撒謊。何必故弄玄虛?常理幾分鐘搞定的事情,事情非要來一些時而虛化的鏡頭,讓觀衆細細感受鏡頭下人物的心裡騷動和緊張。
放在文藝片裡,可以為這些鏡頭寫幾千字的小作文,但是這是懸疑劇,觀衆一眼看穿了小姑娘撒謊,你還折騰什麼勁?鏡頭的深刻,不是這個時候用。這是商業懸疑片。
說好聽點,不要這麼藝術;直接點就是,鏡頭能不要這麼裝這麼矯情嗎?簡單點說個好故事行嗎?
田老師線:田老師拍念玫的照片說明了什麼?他藏照片說明了什麼?也許他隻是暗戀。
昆劇團線:這一條線上的兩個老師,表面上跟案件一點關系都沒有,但就是氣質透着神神叨叨,沒說一句話都好像自己在幹什麼虧心事。也不知道這條線在這麼複雜的環境裡是想要幹嘛。
……

總之,你會發現,除了富二代的死這件主線沒給到很多鏡頭外,這家人的各種事都很迷,迷霧就是這家人。富二代的死,大家其實都不怎麼關心。全家人,該神經兮兮,照樣神經兮兮。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主線淹沒了。
所以,從戲份上來看,導演其實是想講玄珍一家的故事,對吧?

這就跟《喬家的兒女》是一樣的套路了。
隻不過,《喬家的兒女》是展現了幾十年的狗血,把所有人類的不幸都攤在這家人身上,引發觀衆的讨論。
而《八角亭迷霧》,是把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短時間内呈現給大家看。讓大家的看的是這家人的家長裡短,這家人每個人的秘密故事。

富二代小混混的死隻是個引子,一個為了進入迷霧劇場而打的幌子。其實這個劇,應該直接打出家庭倫理劇的旗号,評分肯定比現在高。
導演的講故事的手法,其實直接就是以文藝片+家庭倫理劇的方式來的。導演對懸疑的理解,就是讓每個人都看起來很有問題來展開。

這個套路,十年前、二十年前可能有用。大家會覺得這樣的電視劇到處都是迷霧,這就是懸疑。
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賺錢要專心。不能把文藝片、倫理片還有懸疑片混在一起賣給觀衆。這樣不行。
市場細分了,觀衆的要求高了。看懸疑劇的觀衆,其實不那麼喜歡細細碎碎的家長裡短,各種瑣事可以出現,但是不能成為主體。

所以,不要去追流行。你想拍一個文藝又擰巴的家庭倫理劇,你直接宣傳就好了,會有觀衆的。為什麼要說這是懸疑劇?觀衆還要聽念玫說,不要姑姑睡我的床,還要聽念珠說教外貌美不是真的美到什麼時候?拍個懸疑劇而已,簡單點吧!

大概是這種偏差,造成了評分6.1。
其實,如果你把《八角亭迷霧》看成一個家庭倫理劇,還不錯,我個人會打7分。

雖然沒有《喬家的兒女》那麼慘,但角色性格和行為神經兮兮的程度,應該是今年内地連續劇之最了。
作為國際文藝片大導演下凡,拍的家庭倫理電視劇而言,還是有點意思的。非要說是進軍懸疑界,那确實是水土不服了。
愛奇藝迷霧劇場以後要都是這種風格的懸疑劇,還是叫狗血劇場吧。
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