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看了《秒速五厘米》,本來想在豆瓣日記上記錄的,但死活找不到日記的入口,就來這裡了。感想什麼的,長篇大論的,還是來簡書比較方便。

《秒速五厘米》(2007),整個影片一個小時左右,分三話。比較感興趣的是後兩話,我好像對暗戀題材尤其熱衷,第二話暗戀遠野的澄田的心理活動和劇情蠻戳我的。

印象深刻的是澄田和遠野在夜晚的田野邊坐着聊天:

——我啊,對未來的事還是一片迷茫呢。(澄田)
——或許,誰都是這樣的吧。(遠野)
——不是吧,遠野也是嗎?
——當然。
——在我看來你好像沒有一絲迷茫。
——怎麼可能,我一直在迷茫。光是處理力所能及的事就已經精疲力盡了。

從這段對話來看,兩人之間是有壁的,對于暗戀着遠野的澄田來說,她并不了解遠野内心的想法。她被他的溫柔吸引,在放學後制造偶遇,和他一起騎機車回家,一起去便利店買飲料。他們看起來形影不離。但她走不進遠野的内心,她一直仰視着遠野,後來明白在遠野心裡她并不存在,所以她放棄了告白,因為知道沒結果所以放棄了。

這是一場失敗的暗戀。就像那句話“暗戀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盡管如此我也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因為曾經的我也有過和澄田一樣的心情。

再來說說男主遠野。

第三話裡,遠野說了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總之這幾年裡,我很想向前邁進,想觸及那無法觸及的事物,盡管不知道那具體是指什麼,我不知道這份勉強的感情是從何處開始孕育而生,隻能一味地工作。等回過神來,日漸喪失彈性的心靈是如此傷痛。接着某天早上,我意識到過去那份銘刻于心的感情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從年少的那段感情之後,遠野一直溫柔地對待旁人,但保持着距離,沒有人能真正進入他的内心,他把心房關閉了,儲存着初戀的那份感情。

暗戀他的澄田,包括後來談的三年的戀愛,他說盡管和對方互發了1000條短信,但他們之間的距離不過進了1厘米。這一千條短信縱使數量再多,也抵不過13歲那年的信封。

多年過去了,遠野一直守在原地,似乎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我想他骨子裡是缺愛的(聯系小時候的頻繁轉學,父母工作的忙碌,體弱等因素),從女主那裡獲得了某種心靈上的共鳴,收獲了懵懂青澀又無比美好的初戀,以至于女主成了心中的白月光。

不同的是,成年之後,女主沒有守在原地,她選擇和别人結婚,不再像13歲那年默默堅守在雪地車站裡等待着他。

隻有男主一直停留在原地,陷在過去的感情裡無法解脫。我是希望他能夠振作起來好好生活的,初戀這段感情于他來說雖然與衆不同,意義非凡,但生活不止愛情,初戀算個p(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哈哈),積極地面對生活,學會去愛人更重要。

這部影片略喪、感傷,這樣的結局我覺得比較真實,沒有那麼難以接受。我納悶的是,男女主之前為啥不聯系,等女主要結婚了怎麼就聯系上了呢。中間那麼多年幹嘛去了?

标題的關鍵詞“13歲、28歲”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中間的15年就像一道結界,區分了人的年齡/人生狀态,從初入年少至即将成家;區分了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曾經的初戀也成了“同桌的你”。

...

遠野的卧室讓我想起夏目漱石《心》裡的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