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疊個甲,性别男,取向女,閱片數百,學過一些女權理論,給這部番五星是因為它的其他優秀品質,我對二次元人物的胖次完全沒興趣,一開始給三星就是因為海夢的福利鏡頭實在太多,信不信由你。

首先,喜多川海夢肯定是個具有媚宅作用的角色,這點我想大家都達成共識了。

其次,我不否認《更衣人偶》的媚男傾向。本作本身是偏向男性受衆的,其作者福田晉一早前代表作是妹系骨科漫畫,離譜程度比起更衣人偶有過之而無不及。《二次元狂熱》提到《更衣人偶》讀者男女比例7:3,更印證了《更衣人偶》的男性向屬性。

但是,我在這裡要反對的,是将“媚宅”等同于政治不正确的觀點。這裡的“媚宅”當然不包括煉銅、犯罪等内容。

二次元作品的受衆是宅。創作者本着“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必然媚宅。媚宅本質上是對受衆推出針對性内容,是一種精準的市場投放,也是創作者對讀者觀衆的讨好。二次元不是嚴肅文藝,你不能要求宅們潛心研究著作,不允許漫畫家媚宅,創作者就得餓死。再拓展一點,快餐文化必然造成媚宅,就像快餐裡的油炸食品和甜筒可樂一樣,媚宅向的内容雖然不一定健康,但肯定誘人。

媚宅的手段是滿足受衆的某種或某些幻想或期待。這種意義上,農耕文明也能媚宅。織女和牛郎的差距比《更衣人偶》男女主的差距大多了吧?織女還不是該倒貼就倒貼,理由還是萬惡的亞撒西。但我們一般不認為牛郎織女在媚宅,因為“宅”是一個更加硬核的群體,他們将這種幻想作為一種愛好,因而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時媚宅作品會讓一般人感到被冒犯,畢竟他們的訴求不一樣,除非溶進LCL之海,否則難以互相理解。

順便提一句“物化女性”。在我看來,二次元必然物化女性,因為二次元物化人類,女性是人類,二次元肯定物化女性。二次元也物化男性,這一點在女性向作品裡體現得較明顯。二次元人物本身就是商品,理論上可以無限量生産,你不物化他們,難道你想買賣人類嗎(笑)?

二次元物化人類的典型方式就是套上幾個“萌屬性”,萌屬性确實可以快速勾勒出人物輪廓,但也會将人物标簽化。如果你無法接受任何形式的物化,個人認為趁早退了二次元這個坑,否則你看男性向作品物化女性,女性向作品物化男性,一般向作品物化兩性,簡直自找罪受。如果你隻反對對你自己性别的物化,那最好避免以“平權”自居。

最後有一些有趣的事:《更衣人偶》的作者是女的,《大正少女》的作者也是女的;《月色真美》的監督是不折不扣的彪形大漢,《明日醬的水手服》原作者是個大器晚成的中年男人。作者的性别和其作品的屬性沒有什麼必然聯系,所以關于福田晉一的作品是否包含“男性凝視”,是不能用其性别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