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戲真的太戳了,之前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會直誇香港電影精神,在這部真的搞懂了,自從一念無明之後開啟了港片對邊緣人的浪潮之後,在大和小,輕和重的選擇對比之間,我們可以看到處于中間的蜉蝣生物生存的地帶,在兒子給母親戴上金牌,小兒麻痹導緻認為自己落後于人的告白之後,我們終于有一片土地上的人隻是将定位鏡留給那大而廣的鳥巢,而把真正的奧運精神特寫留給了體育健兒(殘障體育健兒)(而不是他媽的鳥巢)最後的蒙太奇很老套,但是真的很戳人,體育運動裡面政治不是主角,一個個拼命用血和汗鑄劍的人才是主角!!!所以導演很細緻的将這些小人物真正的問題(同工同酬)塞進了電影中,進行了一次真正(真正,注意是真正!!!)的政治表達。看得出電影真的很沒錢,即便如此,我們也能享受一次最完整的創作者表達,這就是電影精神,它讓我從香港電影中看到了,其次是在最近的日本電影中,濱口龍介和其老師黑澤清,讓那些動不動成本高過天的電影滾吧,求求了。這就是這部電影,它很老套,甚至每一步都能猜到即将發生的事情,觀衆從中間已經領先了創作者,但是它真誠,我願意等它,就像電影中的媽媽對她的兒子一樣。
沒有标題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